|
|
重铸“绿色屏障”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04: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昨天上午,韶关、清远等地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部队官兵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山野郊外将一株株翠绿的树苗植入了曾被雨雪、冰雪侵袭的土地上。 与往年不同,今年韶关的义务植树活动从昨日起持续一周,其间预计将出动140多万人义务种植至少约600多万株树苗;全年韶关将完成30万亩的造林面积。清远市连州林业部门调集了1100万株种苗,组织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行动,计划在全市完成春季造林7万亩,目前已经完成造林面积4万亩。 文/图 记者卜瑜、曹菁 通讯员赖南坡、韦力、赖金棠、李化 一天复绿1500亩荒山 昨天上午,记者在乳源县乳城镇看到,虽雨后道路泥泞难走,但驻韶某部的100多名军官与当地2000余干部群众正热火朝天地一同挥着锄头、铁锹在荒山上挖树穴植树。一天中,军民共让1500亩山地复绿,共种植了15万棵梓树、樱树等树种,在乳源设立了首个“军民共建生态林”,给遭受冰雪灾害的瑶乡带来了生机和绿叶。 据悉,乳源采取了“封”与“植”两大措施进行林业救灾复产。“封”即是对省市县三级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采取封闭式自然修复方针,除必要的补种套种等人工修复工作外,禁止一切清理活动及采伐。“植”则是大力开展灾后补植活动。 据乳源县林业局的林顺和局长介绍,该县仅乳城镇附近的义务植树现场一天就种植了15万株树苗,全县预计将种植4000亩。他说,虽然灾后树苗价格上升了约三分之一,但该县还是将去年定下的6.4万亩造林目标提高到了10万亩,以尽快让灾区复绿。 认养树木助南岭“疗伤” 昨天上午,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及乳阳林业局的200多名员工也在南岭栽下了包括红豆杉、竹叶松在内的数百棵珍稀苗木,建成一片“百年冰灾纪念林”。据了解,并不是任何树都可以种,除坚持杜绝外来树种、优先本土树种的原则外,各种树木的搭配也要有利于原有生态结构。 据悉,近期有许多机关团队及旅行团联系南岭,有意对恢复南岭地区的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对此,南岭方面建议最好采取出资认养树木或捐助种树的方式。如果确实想亲自到现场种树,建议组成一定规模的团队,至少提前一周时间与公园方面联系,以便公园组织人手清理山头及准备合适树种。 灾后调整林木结构配置 冰雪灾害令韶关海拔300米以上的林木开始出现灾害,竹木零星倒伏或断裂;海拔500米以上受灾严重,倒伏、断裂和折断的竹木过半。灾后,韶关拉开了“绿色屏障”修复和再造工程的帷幕,对受灾程度相对较轻的森林生态系统采取封山、改造和抚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天然修复;而对单纯靠自然恢复植被困难、需时较长的森林生态系统,则着力通过人工技术恢复。 韶关将灾后重建视为优化林业结构的契机。在继续种植经多年实践证明适应性强的松树、杉树、桉树等树种的同时,该市将选择荷树、樟树、枫树等抗冰冻雪压、抗低温能力较强的深根性乡土树种,同时引入有培养前途、已有一定栽培经验的树种,提高生态恢复潜力和速度,从而建立起生态效益高的森林生态群落系统。 清远林业部门则及时调整2008年工作规划。“冰雪灾害暴露了部分林木结构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由于不少地方树种单一,造成大批不耐寒苗木冻伤冻死,因此调整绿化对策,修复和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迫在眉睫”,清远市副市长曾贤林昨天参加植树活动时介绍,这次冰雪灾害中混交林就比单纯的林种损失小得多。 清远昨天种植的树苗主要为荷树,目的是增强防范山火的能力。 ● 专家 引进耐寒苗木防冻 粤北地区此次受损最严重的主要是马尾松、湿地松、沙木、桉树和竹林,受灾比较严重的是树冠大、根系浅、枝条脆的常绿阔叶林。在抗击雪灾过程中,为了给树木“减负”,很多林业工人不得不手持竹竿等,敲打树木上的积雪。然而,人工除雪抢险效率不高,特别是高大树木上积雪因为打不到,出现倒伏险情时难以处置。 林业专家们建议,今后绿化设计时,适当协调树种比例,以乡土树种为主,扩大落叶树种植和混合林比例,重视抗性树种的引进,在进行种子调拨或树种引进时,应充分考虑到树种的抗雪灾及耐寒冻等特性。尽量避免栽植适应性差的外地苗木,同时树木抢救预案要进一步完善,冬季来临前进一步落实树木裹干、覆盖地膜等保暖御寒措施。对常绿树浓密枝进行合理修剪、减少树木兜雪。同时,配好除雪工具,动用机械设备提高除雪效率和效果等。此外,对树木也要提高雨雪冰冻天气抗灾标准。 此次乳源、连州、连南有不少红豆杉、银杏等珍稀的树木遭灾,珍贵与育种材料的抢救工作及苗圃档案的管理缺陷再次凸显。如何完善对雪灾受损区域珍稀材料、种质资源材料、重要林木育种材料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包括扦插、嫁接、组培等,及时繁殖与保存。对各类苗木的受灾状况、生长状况和所采取的救灾技术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记录,都将为今后的林业抗灾和复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提高商业参保意识 由于林业的周期长,受灾地区由于资源的损失和林农收入的减少,乡、县的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这些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能否利用这次灾害契机建立完善的森林保险制度?这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深思,并试图做出相应的规划引导林农提高商业参保意识,减少经营风险。 粤北不少林农也呼吁,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中要积极推行森林保险等相关的保障政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要承担一定比例的森林保险金,才能让广大林农吃上“定心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