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名校卖楼盘?川大附小东山校区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12: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娃娃要读小学了,听说川大附小要在我们龙泉办一个新校区,我们很高兴。昨天按广告宣传上的提示到咨询点去看了看,才发现川大附小新办的东山国际校区收费高得吓人,一个学生一年要交1万多,川大附小东山国际校区是不是公办学校?为什么它的收费这么高?”一位家长打通本报热线,对新办的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东山国际校区提出了质疑,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A 现场目击

  名校变“民校”学费近2万

  上周末,记者在位于龙泉驿区的川大附小东山国际新校区看到,绿色的围墙中,东山国际校区还是一片工地模样,教学楼刚开始涂外墙,学校报名点寄设在国际新城售楼处里。

  据了解,在东山国际校区,一个走读生学费为1.2万元/年,住读生要交1.7万元/年。初次登记,就要预交1万元。而在成都市区内的川大附小三个校区,学生学费为国家公办收费标准,一年仅450元左右。买房子的业主,可以享受学费总金额10%的优惠。“这是典型的贵族学校。”一位家长表示,“其实质是为了卖房子。一个新学校,仅仅是借了一个牌子,就收取如此高额的费用。”

  B 记者调查

  疑问1:品牌输出还是借名校卖房?

  川大附小隶属武侯区,为何落户龙泉驿办学校?川大附小校长余强表示:“我们受到了龙泉驿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多次邀请。”余强校长称,龙泉驿希望引进武侯区优质教育,通过教育软资源的注入,带动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余校长称搞教育就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关注情怀。“东山国际社区是在做理想,而这种理想刚好和龙泉驿区政府倡导的社会政治经济理想比较合拍。”

  余强称,学校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在办学。对于“名校+楼盘”的教育模式,他认为获利最大的是社区,新模式能帮助社区售楼、增强区域影响力和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学校,“在这次合作办学中不会得到任何利益回报,民办教育要求所得利益只能投入再生产。”

  至于公办学校的各种办学机制换了一方水土,能否在民办学校中“复制”,余校长坦承:“跨区域教育的机制是我们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他称,跨区域教育的机制目前还在探索过程中,而要参透其中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学校建立好以后慢慢理解,逐步完善。

  对于这种现象,武侯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支持所谓的“品牌输出”。“一年前同意川大附小到龙泉驿,是因为当时龙泉驿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再三要求。”不过,武侯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现在,教育局并没有参与到相关川大附小和东山国际联合办学的事项中。“因为政策的原因,我们现在原则上不支持在外面办学了。”

  对于接受“品牌输出”的龙泉驿区,记者采访了当地教育局。该教育局职成科科长表示,该学校可能不会到教育局做最后备案。

  疑问2:是“校区”还是“学校”?

  在川大附小的各种宣传中,学校名称为“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东山国际校区”(简称川大附小东山国际校区),但在龙泉驿教育局的审批文件上,“校区”为“学校”。

  “川大附小东山国际校区这个称呼就是错的!”龙泉驿区教育局职成科杜科长说,东山国际新学校是龙泉驿区土地整理有限公司独立投资,再交由川大附小领办的,“完全是民办学校”。他说:“《义务教育法》规定,一个学校能有多个校区,但不能出现一所学校部分公办、部分民办的情况。如两种性质同时存在,‘校区’就是另一所学校,‘校区’应该改为‘学校’,不然就属违法。”

  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指出,“校区”和“学校”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可小视。他称:“川大附小这个招牌下三个校区是公办性质,而新校区东山国际是民办性质,那么就属于‘一校两制’,违背了法律。这个新办学校不能因为想争取生源而扰乱视听。”

  疑问3:公益教育还是“贵族学校”?

  在一本宣传册上,川大附小东山国际校区被定为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按学校的收费标准,一名住校学生如果按每年近2万元教育投入计算,读完初中仅学费就要花8-10万元。

  川大附小余强校长说学校教育为公益教育:“在合作办学中不会得到任何利益回报。”同样,学校建设投资方也告诉记者,他们不求任何经济回报,只是业主孩子读书会享受10%的学费优惠。“你们投资1个亿,资金怎么回笼?”对此问题,学校建设投资方回答:我们是和政府联合办学,利润就是通过教育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吸引其余经济力量。

  “这所民办学校不可能是公益教育!”针对余强校长把东山国际校区定义为“公益教育”的说法,龙泉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给予了否定,学校法人龙泉驿区土地整理有限公司也不赞成这个说法。龙泉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称,按《义务教育法》备案制规定,学校收费标准是由学校建设前期投入和招生情况共同制定。东山国际学校收取高额学费不可能是公益性质:“我们并不清楚土地整理公司和学校的收益是怎么分成的。”相关人员称不会没有收益。他也透露:“他们可能根本不来做最后的备案。对于这种学校,业界的说法是‘帽儿’、‘票儿’我们都管不到,只要不违背教育规律犯大错误就行。至于学校质量是不是和名牌学校一样,修都没修起,我们咋个说得清楚?”

  C 专家看法

  名校品牌不应随意嫁接

  四川教育学院一位专家指出,东山国际是在效仿广东的模式,就是借名校品牌提高楼盘附加值。

  成都市某知名学校校长认为,名校的 “金字招牌”是来自地缘优势、政府扶持、漫长的文化积累和实践检验。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办学机制等软硬件都影响着新校区未来的成长。新的校舍只是表面整容,要想真正克隆出“名校基因”还为时尚早。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办中小学名校是一种无形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名校不能拿着自己的牌子到处办所谓的 “分校”或“高收费学校”。

  本报对此将继续予以关注。

  见习记者 肖笛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