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接待不能止于清官办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07:37 正义网-检察日报

  3月20日,昆明市民们迎来了首个“市长接待日”。记者了解到,3月19日晚8时许,昆明市体育馆关闭的3号门前早已有57人排队等候“接待”,有的市民甚至在门口打起了地铺,准备通宵等待。(据3月20日《生活新报》)

  “市长接待日”的火爆,让人自然联想起此前昆明市在报纸上公布官员电话号码引发的“昆明纸贵”一事。老百姓之所以渴望与高层官员直接对话,并非想“高攀”以自耀,而是希望借助官员的“权力”以实现自身“权利”的救济。

  可是,这种高层官员与基层民众直接对话才能实现的权利救济渠道,本身是一种非正常途径。因为政府组织本来是金字塔型的结构,各个层级的组织机构担负着各自不同的分工,只有各个部门各负其责,才能实现对大量社会管理事务的及时有效处理,社会才能有序运转。

  基层民众为何不愿通过正常程序寻求权利救济?恐怕与基层政府部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民众对基层政府部门不信任有关。因此,“市长接待日”活动,不能只是要求市长们成为“千手观音”或者“青天老爷”,代替各个部门和机构为上访者排忧解难、申冤昭雪。更重要的是,市长们要通过与基层民众的直接对话,了解上访者所反映问题的症结所在,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途径,铲除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温床。

  其实,类似于“市长接待日”的活动,不少地方都已尝试过,活动过后,官方总要发布“为多少群众解决了多少疑难问题”的成绩统计。对此,笔者深表怀疑。一则,依靠高层权力的特事特办,看似高效,实则不可能解决普遍问题,在少数上访者“感谢政府关怀”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无辜者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怀”;二则,只要公民的权利救济渠道不畅通,合法权利受侵害后救济无门的现象依然会大量涌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依然会大打折扣。

  笔者并不否认“市长接待日”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意义,但这种意义不能止步于高层官员们接待了多少上访者,解决了多少具体问题,而应该是让接待活动成为他们了解民生、反观政府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而推动政府体制的改革创新。只有当“市长接待日”显得“冷清”的时候,清明政治才算真正实现。

彭联联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