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万市民北极阁看“火箭增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07:48 南京晨报

  人工增雨火箭模拟发射、测量雨量仪器展示、气象谜语竞猜、科普讲座、专家咨询……昨天是世界气象日,位于南京北极阁的江苏省气象业务科技中心对外免费开放,恰逢周末,天气晴好,吸引了上万市民参观。

  箭尾冒白烟,火箭不上天?

  “十、九、八……”随着10秒倒计时结束,工作人员轻点按钮,只听见“扑哧”几声,一缕白烟从火箭尾部喷射出来,而装在发射车上的火箭却纹丝未动,这让那些争睹火箭发射的小朋友感到很疑惑。

  “妈妈,火箭都冒烟了怎么没见上天啊。”“谁叫你不用心看啊,火箭上天了,你还不知道。”一位小朋友和她妈妈的对话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刚才我们进行的是人工增雨防雹火箭的模拟发射,真正的火箭发射需要报请空管部门批准,否则对飞机有影响。”省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

  记者昨日在现场注意到,所有项目中,人工增雨火箭模拟发射展示区人气最旺。“增雨火箭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伞舱,装着降落伞,起安全着陆作用;二是播撒舱,里面装着催化剂,如:碘化银;三是推进舱,里面装着固体燃料用来发射火箭。”现场解说员指着一枚铜黄色的火箭弹介绍说,整个火箭长约1.2米,重约3公斤,别看它小巧玲珑,威力可不小,6枚这样的火箭,能增雨近百万立方米,相当于玄武湖1/4的容量。

  模拟火箭发射结束,几个胆大的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合力抬起火箭,与火箭零距离接触并合影。

  漏斗翻一翻,降水测出来

  “7日14时 8日14时,江宁区累计降水量达到299.2毫米,是自1951年以来最大值,为56年一遇。”去年7月,南京的特大暴雨令市民记忆犹新,那么这299.2毫米的降水量是如何测定的呢?昨天,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把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搬到了现场。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外表是一个大圆筒,主要部件感应器就装在圆筒里。工作人员打开圆筒,取出由一系列漏斗组合而成的感应器介绍说,顶部的圆形漏斗起收集雨水的作用,雨水沿着圆漏斗流到下面的方漏斗里,方漏斗装满水后,可左右翻转,将水倒出,借助切割磁力线发电的原理,将漏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自动读出降水资料。

  “小漏斗翻一翻,就能测量降水量,这太神奇了吧!”一位小学生好奇地用手拨弄了几下漏斗说。

  大风很烦人,能不能消风?

  昨天不冷不热,市民外出感觉十分舒适。但遗憾的是风太大,在5级左右的偏西风劲吹之下,梧桐飞絮令人睁不开眼。

  “今天南京的风这么大,很烦人,我想请问专家,目前有没有人工消风的方法。”对市民刘先生的问题,省气象局的专家遗憾地表示,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只局限于增雨、消雨、防雹、消云、消雾,尚未开展消风的研究。风是大气对流运动产生的,而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总是不断运动的,人为的力量很难阻止空气对流运动。

  【相关新闻】

  少吃肉食能延缓气候变暖

  前晚,省科协与英国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举办了“科技咖啡馆”活动。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杨修群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在过去40万年里,全球气候曾有过多次变暖的现象。从1860年到现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近100年地球升温0.6℃左右。“如果是自然因素导致的气候变暖,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自然本身就具有波动性,但如果是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这种变化将不可逆转。”杨修群说,过去100年地球升温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联合国环境项目和世界银行顾问、BBC资深环保记者亚历克斯·科比与杨修群均表示,目前的气候变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排放工业气体带来的后续影响。21世纪初,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这些气体在大气中能留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来50年气温变暖将不可逆转。在亚历克斯·科比看来,全球气候变暖比科学家预期的发生速度要快得多。“科学家分析认为,全球平均升温不能超过2℃,如超过2℃的临界点,将带来毁灭性灾难。目前地球升温已经超过0.5℃,我们距离2℃的期限已越来越近。”科比呼吁,延缓地球升温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人人参与。他希望每个地球人都在生活中加以注意,公交代步、节约用水用电,甚至减肥也可以为保护环境出份力,因为少吃牛肉、羊肉等肉食品,能源消耗降低,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作者:柳书节/来源:南京晨报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