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童年的风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09:52 长沙晚报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春风起。 途经中心广场,满眼都是放风筝的大人小孩,欢呼着,奔跑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争奇斗艳,上下翻飞,欲与天空试比高。广场周围,有四五个卖风筝的小摊,生意十分红火,不时有人买走一只只振翅欲飞的风筝…… 突然之间,想起了小时候放风筝的事。 贪玩是小孩的天性。在农村孩子的眼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玩趣:冬天可以滑冰,秋天可以在麦秸垛里捉迷藏,夏天可以在池塘里游泳,但是最有乐趣的当属在春天里放风筝了。 那时候,风筝对于我们农村小孩来说,可是个“宝贝疙瘩”。哪个小孩能拥有一只风筝,他不但可以赢来众多羡慕的目光,甚至还可以享受“孩子王”般的待遇。 做风筝,首先需要材料。二爷给我开出了清单:竹篾、窗户纸、糨糊、细绳,一样都不能少。这些东西今天看起来平常不过,而在当时需要费一些周折才能弄到。 竹篾,是我从废弃的旧帘子上拆下来的竹条,用小刀片削成的;糨糊是用从奶奶面缸里偷来的白面熬成的;线是让小弟从母亲的针线匣里偷来的,而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窗户纸了,这东西一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来。二爷说,糊风筝非这种纸不可,一般的白纸和报纸没有韧性,不适合糊风筝。可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集市上是不会再有卖窗户纸的了。 听人说,县城的供销社里也许有这种东西,而远在几十里外的县城,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风筝的事似乎要搁浅了。一天小弟跑过来偷偷告诉我,村南的“大头”带着一帮小孩儿去放风筝了。那个打架是我手下败将、整天还流着鼻涕的“大头”也能有风筝,这让我心中愤愤不平,也更加着急。 二爷却不着急。他把削好的竹篾浸泡在大盆的水里,几天后又捞了出来,晾干,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用他那双粗壮而又灵巧的大手,开始编了起来,只见竹篾在他手里像面条一样,绕来绕去,先是弯成了一个圆圆的头,然后弯出来两只长长的翅膀,最后又折出了尖尖的尾巴。没多长的时间,一只“小燕子”的竹架子就做好了。 可是,仅凭一幅竹架子是飞不起来的。那时我是多么希望尽快给“小燕子”穿上花衣服,让它早点展翅高飞啊。以至于连着几天我都在睡梦中大声喊着:“燕子,飞,快飞啊。”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一天,二爷懒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看看东屋的窗户上是什么。顺着二爷的手指,走近一看,那不榙正是我正朝思暮想的窗户纸吗?二爷看看四下无人,压低了声音:赶快揭几张去,可别让你奶奶发现哟! 一番周折,活灵活现的“小燕子”终于呈现在我的面前。顾不上许多了,我拿上风筝,飞跑了出去,小弟在后面紧紧跟着。田野里,“大头”已经在那里了,扯着线不停地跑。他的风筝其实是一个式样简单、模样难看的大“瓦片”,飞得并不高。 待我的“小燕子“一亮相,立刻引来一片惊呼,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来。“小燕子”飞起来了,超越了“瓦片”,飞向天空。孩子们在我周围跳着、叫着。 几年前的春天,我回过一次村子,也已物是人非,二爷离开我们好多年了,旧房子早已拆了,叔叔在原址上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童年的乐园——村南那片绿油油的田野,也冒出了三四排的大房子。儿时的伙伴告诉我,那是“大头”开的工厂,专门生产风筝,在周围城市里很是畅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