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风尚:向生活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10:50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谢黎 陈颖

  每天穿梭于冷漠、呆板的写字楼,是不是已经让你无奈和漠然?看看那些花巨款造的假名胜,山林中贴着瓷砖的水泥农舍,你有怎样的感受?

  到底什么才让我们觉得温暖?是客厅里那缕斜照进窗子的明媚日光,是餐桌上印着大朵玫瑰的麻纱桌布,还是阁楼上宁静悠远的冥想空间?

  正如司汤达所言,“有多少种幸福观,就有多少种美”。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被人们欣赏和喜爱的建筑,都有着某些共同的品质。

  日前,由著名的意大利ARCHEA设计公司、CASA国际家居杂志以及阳光100品牌研发中心联手打造的“寻访幸福人家”活动铺开了一场视觉和观念的盛宴……在关于美学观的讨论中,在对幸福概念的追问中,有一条原则被一再证明——美的建筑能够说出人们的价值观,美是对幸福的许诺。

  不仅仅是建筑

  《幸福的建筑》一书的作者美国人阿兰·德波顿曾总结说,坏的建筑“不但是设计的失败,亦是心理的失败”。

  他在中文版的序言里这样评价中国说,大多数中国当代的建筑并不倾向于展现中国的抵御特性,冷漠的写字楼支配着城市的地平线,它们呆板的外观无声地嘲弄着你为了来到这里所经历的千山万水。

  就像有人痛心的那样,北京的胡同在消失,杭州的西湖夜晚亮着绿光,上海浦东的甲级写字楼一幢高过一幢。建筑是无声的历史,也是生活的艺术。生活的复杂性注定了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不会始终如一。正由于此,我们愿意看到,身边的建筑美丽缤纷却不雷同。

  只有我们的城市自然而舒展,那些沉睡在我们内心深处、时常澎湃而出的情感诉求,才可以在不同的氛围里被惊喜地唤醒,使我们时而温柔平静,时而生机勃勃。

  不仅仅是居住

  这个时代,人们热爱梦想,崇尚“我能,我无所不能”。然而,这也是一个充满疑问的年代:社会变化下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不确定、多元而模糊的价值观,时刻考验着每一个人。

  买房置业,正是眼下中国人生活中的一大热点。当我们经历着生活的艰辛,背负着未知的风险,打开我们的家门时,我们真的有信心给自己幸福吗?

  幸运的是,建筑师们正在考虑为人们做得更多。他们通过形状、材料或者颜色来传达友善、亲切、庄重,甚至力量感,他们明白卧室应当如何传达出安详的信号,水龙头可以怎样隐喻出诚实与和谐——每一种风格都诉说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在阳光100“寻访幸福人家”系列活动中,世界住宅艺术巡展备受关注。这个展览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而是展出了5个“幸福时空”集装箱,分别代表客厅(沟通)、厨房(传统)、卧室(爱与梦)、浴室(身心)和儿童间(回归)。活动现场,很多观众对这些充满创意和情趣的房间充满兴趣。

  的确,好的设计能够留住我们那些转瞬即逝、胆小羞怯的念想,使我们亲近到那些被广大世界所忽略,或我们无力把握的重要事实。四面墙保护着我们的梦想和脆弱,让我们在秩序与多变中找到平衡,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闭上眼睛,让那些充满暗示的细节慢慢浮上心头,你一定会惊讶于形式的力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塑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