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发“红包”的亲疏缓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5日04: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日前表示,自己有意参考澳门特区政府的做法,在财政可以负担的前提下给市民发放一点“临时生活补贴”。

  第一篇新闻报道就给“临时生活补贴”改名为“红包”,其后国内外议论横生。通观诸家意见,热情赞扬不吝笔墨者居多,少数人提请政府审慎但态度犹豫。看来持续上涨的物价,早已让社会对“红包”思之若渴。

  “红包”令人振奋,不外两方面原因:一、“红包”是不劳而获的,就像走在马路上捡到钱一样;二、“红包”有点见者有份的意思,只要自己有份,没有不赞成的。因此,人们的思绪从香港、澳门绕到上海,再和东莞一联系,刻意要把“临时生活补贴”解释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红包”。

  笔者认为,人人领“红包”愿望虽好,想法却有些天真。

  儿时盼过年,原因之一就是有红包可拿。父母每人给50元,是其中的大头;叔伯舅姨则是10元至20元不等;到了远亲或朋友的级别,就只能给5元了;如果是不认识的人,一分也不会给。地区差别可能会导致数额上有所不同,但是按照亲疏关系依次递减的规律想必是到哪里都不会变的。

  按此推理,占据东莞人口多数,而且许多是一无暂住证二无合同、状如隐形的“新莞人”能不能一样从政府“拿红包”,笔者认为不需要过多讨论。

  如果“见者有份”,“新莞人”的数量必定会在派“红包”之前大幅增加。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财政耗费大笔资金,而贫者未见真正实惠,富者又觉可有可无,谁也不会满意。

  有人说,政府直接给所有市民派发“红包”的做法比减税更优越,是因为这样“很公平”,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逻辑存在两大硬伤,一是平均不但不是公平,还是公平的敌人;二是把财政的取用之道歪曲了,政府变成了一个从事简单工作的出纳。

  子曰“君子周急而不继富”,对政府而论,周急是办实事,继富是乱花钱。刘志庚所说的“临时生活补贴”,“周急”的含义非常明显,是有的放矢的。东莞财政不见得真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宽裕,就在4月底,人大代表还在反映低保户几百元的补贴折腾数年尚未到手。所以面对物价上涨当务之急只有八个字:整合资金,帮助穷人。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