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绵阳开启寻亲热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6:19 华龙网-重庆晚报

  

本报绵阳开启寻亲热线

  本报特派记者罗玺在“寻亲墙”前贴出代寻重庆亲友的告示 本报特派记者 陆纲 摄

  巴渝一衣带水,兄弟血脉相连。汶川地震,冲在灾区最前沿的总有来自重庆的身影,这其中包括参与救援的武警官兵,还有自发担当志愿者的记者。

  九州体育馆,是绵阳市最宏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抗震救灾期间,它成为绵阳地区2万避难群众的“临时之家”。

  在“临时之家”,劫后余生的人们不再惊恐和抱怨,大家用信任和扶持,相互温暖,共渡难关。“家”中的一堵“寻亲墙”,筑起了人们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寻亲墙”位于体育馆正大门,是体育场升旗台一侧,长约20米,高5米左右。昨下午6时许,记者赶到时,上百灾民正围在“寻亲台”前,默默地注视着上边贴满的各类信息,眼里充满渴望。此时,广场上响起一曲《朋友》,让不少灾民潸然泪下——“这是我们最后的期待,这是我们感情的寄托。”一灾民告诉记者。

  “寻亲墙”附近,12部电话响声不断,每部电话后都排着近百人的队伍。“我很平安,你们放心!”类似的话语通过话筒传向远方——这是绵阳电信和移动公司专为灾民报平安而开通的免费热线。

  在现场,部分灾民却为无法及时将平安信息告诉外地亲友而焦急——因为他们的亲友没有电话。

  能否代灾民向重庆亲友捎个平安信?这样的念头从记者心中冒出。与本报后方协商后,记者制作出“报平安”启事:“我们是重庆晚报的记者,凡是需要向重庆亲朋好友报平安的灾民,请拨打晚报热线(023)966988和(023)63820119。”启事一贴出,就吸引了众多灾民的目光。

  很快,第一个电话打入“平安热线”。50岁的周世琴希望通过本报向她远在重庆的女儿说声“我很好,你放心”。

  48岁的张远志打进第二个电话,他希望本报能带话给他在重庆医科大学读书的儿子张肖鹏:“我和你妈都很平安,你不要着急,好好读书。”

  ……

  电话拨出,平安捎至。打进热线的灾区人民的平安信息,本报将及时转达给他们在渝的亲友。

  本报特派记者 罗玺 朱昕勤

  网络编辑:王敏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