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百姓来渝投亲靠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06:20 华龙网-重庆晚报

  

灾区百姓来渝投亲靠友

  从成都来渝的大巴陡然增多,与春运不相上下。记者 吴子敬 摄

  

灾区百姓来渝投亲靠友

  菜园坝火车站,由成都方向转来重庆乘车的乘客增多。记者 张质 摄

  自地震灾害发生以来,每天数千受灾百姓涌向我市投亲靠友。“成渝新干线”客运比春运还打挤,成都往重庆方向,每五分钟要发一班。

  昨中午,长滨路珊瑚公园门口,从成都来重庆的客车平均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辆进站停靠。下车的人们大多提着一个小小的行李包,一脸倦容。人群汇集,昔日冷冷清清的临时站场变得异常热闹。

  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名10岁左右的男孩下车,她告诉记者,自己家在都江堰,房子垮了。从地震发生至昨天,余震不断,在户外已有两天多没好好睡一觉了。夫妻俩商量再三,出于安全考虑,她带孩子先到重庆虎溪一远房亲戚家避避,丈夫则留在原地,等余震结束后,回家清理财产。经联系,这门远房亲戚表示愿意接纳他母子。昨天,母子二人便挤上开往重庆的客车。

  昨下午,菜园坝汽车站候车厅。“成渝新干线”调度中心主任陈孝渝手中电话不断。他说,成都汽车站往重庆方向有数千人等着乘车,要求加快车辆周转。“我也实在没办法。”陈孝渝说,重庆至成都车辆总计93辆,其中10辆被四川省政府征用,余下83辆车,除10辆双层大客和极少部分普车在维持滚动发班外,其余车辆全都是到达重庆后,立即放空回成都装客。

  据陈孝渝介绍,地震发生后,从13日开始,从成都到重庆的旅客量激增,当天就达到5000多人。随后两天,旅客量更大。每天驾驶员超负荷跑三个来回,仍装不完。截至昨晚10时,成都当天发往重庆的客车单面达127班,拉运旅客5700人,其中由重庆放空到成都的客车达80辆次。据驾驶员们了解,多数人是外出避难,其中九成以上落脚重庆,以便灾后能及时回乡。

  “如今的客流量是平日的三至四倍,远比春运高。”陈孝渝说,今天,随着城际列车停运,公路旅客量还将大幅攀升。

  除成都往重庆方向避难旅客大增外,因交通中断,灾区大量外出返乡人员也选择了从我市回乡。据统计,重庆至成都的客流量较平常增加了一倍。

  记者 冉启虎 实习生 刘艳

  重庆成为受灾百姓中转地

  昨下午临近2时。“快,下一班车马上就开!”龙头寺火车站候车厅2楼,七八个中年男人每人肩扛一包彩条布,一路小跑从火车站候车室冲向旁边的长途汽车站。“彩条布是搭帐篷用的,德阳家里的房子垮了,一家老小都等着呢。”

  “一些人等不及就坐汽车走了。”陈娜夫妇坐在行李上,继续苦等。陈娜说,这几个德阳老乡是早上8时和他们一起从浙江金华坐火车到的重庆,从菜园坝至龙头寺的途中,看到有卖搭帐篷的材料,下车买了十几包,一路扛过来,准备搭乘重庆至攀枝花的N754列车回四川。他们一家在火车上站了32个小时后才到重庆,准备再换车去四川。

  小龙和另外两个姐妹在成都至重庆的火车上经历了地震。但由于小龙的妈妈一直劝她先不要回成都,“一直有余震,心里不安宁”,直到前天下午,姐妹三人才买了5时30分的车票回成都,结果等到晚上将近12时,车站通知车次取消。昨上午9时,她们早早来到车站,买了中午12时44分的车票,可是一直等到下午3时,还是没有等到开车的消息。

  “今天重庆到成都的火车都取消了,明天还不清楚,去坐汽车吧。”车站问询处,工作人员不停地解释。因为路上要避让运送抢险物资的车辆,火车行进速度很慢。

  火车站候车厅,不停地广播车次停运的消息,大批的乘客涌到售票厅退票,退票窗口一度从一个增加到三个。

  火车走不了,汽车变得抢手。据了解,从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过,仅至成都的汽车,就已新增五个班次。而且,工作人员介绍,晚上还可能继续增加。记者 姜莹

  来了都江堰亲戚

  赶紧让出床铺

  昨日12时30分许,菜园坝珊瑚公园门口,一辆由成都驶往我市的大客车停下。头发花白,一脸倦容的一对老年夫妇相互搀扶着出现在车门口。

  婆婆告诉记者,她叫郑淑华,今年64岁,家住都江堰水电十局。家里受灾严重,除房子未倒外,其余的东西几乎全部损毁。

  郑婆婆说,地震时,她和老伴正坐在家中床上看电视,房子摇晃得特别厉害,衣柜、电视等都倒在地上。屋外,房屋倒塌的轰隆声此起彼伏,屋子周边尘烟弥漫。她和老伴紧紧抓住床沿,待震动稍停,她和老伴急忙跑下楼来。楼下,几名昔日邻居倒在血泊中……后有消息传来:二女婿的母亲、妹妹在地震中死去,父亲下落不明……

  13日晚,一熟人的车从都江堰出来,将她和老伴捎带到荣县,在儿子同事家过了一夜。久住别人家始终不太好。两位老人思索着去处。当天下午,他们和远在重庆的侄儿取得联系,侄儿欣然答应接纳他们。

  昨天上午,老两口在荣县登上了前往重庆的客车。在滨江路下车后,记者打出租车将二老送往她侄儿所在的土塆重棉二厂家属区。

  老人的侄儿叫何庚生(音),夫妻俩退休在家,上有91岁的母亲,下有待业在家的女儿,生活过得并不宽裕。三辈人挤住不足60平方米的两室。平常,女儿和奶奶同宿一室。

  本就打挤的家里再添加两人,睡觉成了最大问题,但何庚生一家没有丝毫不快。他们欣然接受了空手来渝投靠的二老。两间屋按性别区分入住。即使如此,其中一间屋仍要挤住4位女性。为让老人们住得宽松些,女儿小何主动提出申请,出门找亲友搭铺。

  客人挤走主人,且一住可能时间会很长。小何说:“没什么,如果重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还不是一样到成都去。”

  据记者了解,如此接纳灾民的我市家庭不少。记者 冉启虎

  辗转千里 只为与亲人团聚

  地震造成部分交通中断,一些外出打工青年获知家乡受灾后,急切回乡寻亲人。但回川路不通,困难重重,他们大多从我市中转。“再难,也一定要回家看看亲人。”

  昨日,菜园坝汽车站,一名青年肿胀着双眼坐靠在厅内。他叫杨华勇,家住四川绵阳安县农村,刚从贵州乘火车到重庆,准备回家看看家人。他告诉记者:“地震中,听家里人讲,房子倒了,电视没了,猪也没了,还好,家人没事。”杨华勇说,他在13日和家里通了一次电话,就再没联系上。前天,他从公司借了1000元钱往四川赶。

  杨光群原计划从浙江直接回四川,地震发生后,浙江不卖进川的车票。他只好先坐车到重庆,再想法转车回四川。路费花了400多元。她预计,辗转到青川县,可能要花500多元。因惦记家人,和杨光群同行的老乡都表示,路费再贵也要回乡。

  贾玉顺从山西赶回四川遂宁,在山西滞留两天后,仍没买到回四川的车票,等待不及,他多花了几百元先从山西到重庆,然后准备从重庆回遂宁。

  文华从浙江温州坐火车辗转抵达重庆,她说自己在温州打工,地震发生后,她用手机和座机不停地向家乡四川省绵阳市打电话,希望了解情况,但是一直打不通。

  “家里就70多岁的母亲一个人,我叫她跟我去温州,但妈妈总说,不习惯江浙的气候和饮食。”扭不过倔强的母亲,文华只得让母亲在家里呆着,请了一个保姆陪伴她。昨日上午,文华的母亲终于通过绵阳九洲体育馆的免费电话和她联系上了。

  文华告诉记者,她是一直想回老家看妈妈的,但是,现在有一位重庆爱心司机愿意把妈妈和保姆带到重庆。大概在晚上10时左右,两人就能到达重庆。“这重庆司机真好,这样相聚和在家乡一样。”

  记者 冉启虎 王渝凤 姜莹 实习生 刘艳

  网络编辑:王敏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