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与时间竞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07:46 解放日报

  

上海长征医院:与时间竞速
图为长征医院的医生正在抢救伤员。 本报记者 吴长亮 摄
上海长征医院:与时间竞速

  今天17点整,绵阳市安县县城,一辆120急救车疾驰而来,停在安县中学体育场内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这次送来的,是一位因地震导致颈部受伤、即将全身瘫痪的危重病人。

  70分钟之后,世界首例野战条件下全麻醉急诊颈椎手术,在一张简陋的医疗帐篷里进行。

  5月12日地震时,57岁的付利华不幸被砖头砸伤颈椎,当时就几近瘫痪。震后6天中,就17日早晨吃了一点东西。

  病人身体状况极度虚弱,再加上野战条件下,救护中心硬件设施非常不完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颈椎手术的风险极大。不仅如此,没有影像检查设备,没有核磁共振,只能完全凭技术和经验,来判断伤病部位,又如何保证手术的精确性?再说,一般情况下,实施这种手术都需要输血准备,但在野外,没有血液来源,一旦出现大出血,病人就有生命危险!

  但此时此刻,病人已接近完全瘫痪,乳头以下知觉接近丧失,如再不进行手术,高位截瘫将无法避免……

  怎么办?麻醉师袁红斌拍板,保证全麻安全;医疗队副队长、骨科副主任叶晓健教授经过请示后当机立断:马上手术!

  17时30分,对病人实施麻醉;18点10分,手术正式开始。19时05分,叶晓健满头大汗走出帐篷,宣布手术成功!

  反应速度,灵敏

  对付利华的成功救助,体现出抗震救灾的灵敏反应速度。

  付利华家住安县沸水镇桥木村天台山脚下,因为交通不便,他一直未能获得有效治疗。5月17日上午,长征医院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在经过近40公里车程、再加上1个多小时的徒步之后,发现了卧床的付利华。小分队当即将病人送达野战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这种反应速度,同时体现在手术准备过程中。考虑到可能要进行手术,小分队发现病人时就联系野战医院,要求调动、整合一切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必要器材。“这种速度,即使在医疗条件齐备的状况下也算快了。”

  保障水平,完美

  截至17日晚9时许,病人付利华手脚恢复了知觉,双下肢可以活动了!医生介绍,病人完全有希望站起来。

  正在现场指挥救助的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张雁灵透露,截至17日下午4时,该校附属长征医院已成功进行各类手术70余例。张雁灵说,专家初步研判,为病人付利华做的手术,是世界首例野战条件下全麻醉急诊颈椎手术。挑战技术高峰、迅捷的反应速度离不开强大的保障。

  (本报绵阳安县17日专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