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终于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稀饭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1日15:59 新民晚报
以应急灯为枕,以小木板当床……连绵阴雨中,昨晚,记者裹着两件单薄的雨衣,在汶川县映秀镇的救灾帐篷里,同劫后余生的人们度过了一夜。 废墟中,灾区群众是如何生活的?残垣断壁间,他们对重建家园又有着怎么样的憧憬?这一夜,我们看到了很多,这一夜,我们读懂了很多。 小镇又有了生机 一旁是奔腾怒吼的岷江,一旁是碎石飞落的龙门山脉,沿着泥泞坎坷的山间小道,我们跌跌撞撞,步行近10公里,傍晚时分,终于到达了位于震中地区的汶川县映秀镇。 震在汶川,伤在映秀。昔日风景秀丽的小镇,已被彻底震碎抹平,在泥石流的冲刷下,绿树成荫的青山只剩下了一片褐色的石头。 瓦砾堆中,几缕炊烟升起,那是不曾缺失的生机。几根从废墟里耙出的钢管,几块用蛇皮袋缝起的布墙……滩中堡小河边生产组的150位幸存村民在被毁去的家园上,搭起了“新房”。简陋的帐篷里,柴米油盐都有。“这都是解放军今天送来的,虽然不多,可我们总算能吃上大米了。”村民刘玉妹木讷的脸上露了一丝笑容。 灶上的大锅揭开了,热气腾腾的稀饭,一人一小碗,“我们不会离开,在自己家里吃啥都是香的。政府帮了我们这么多,下面要靠我们自己了。”人们感激的眼神里又有着执著。 党员一个都不走 路旁的小货车里,村党支部委员赵福全和妻子唐华正收拾着被褥,“新搭的帐篷都让给村民了,我住在这挺好的。”地震发生后,妻子总劝丈夫早点离开余震不断的村子,可赵福全不愿走,“我有车,路一通就能跑,可这的乡亲咋办?” 灾后,坚守家园的赵福全做了两件事:开会,找东西。他喊来村里所有的党员,“如果我们走了,去过舒坦的小日子了,人家会怎么想我们,谁来带着大家重建家园?”几句话,把大家都留下了。 家园虽毁,可许多生活用品还是能派上用处。被子床褥,锅碗瓢盆……都被从废墟堆里刨了出来,几位党员把它们送进每家每户,几位老人还睡上了大床。 【记者手记】 今天清晨5时,路上响起的扫地声,打破了小镇的寂静。几位消防官兵和村民挥动扫帚,清理地上的杂物。从坍塌的房屋里,人们找来几瓶白酒,洒在帐篷前后,“好好消消毒,既然留下来,就要好好地生活。”今天,像往常一样,村民孙志强忙完家务后,又走进猪圈,去伺候他那几个白白壮壮的宝贝。赵福全带上几个人,扛着锄头下地了。人,有着信心的人,筑起的才是坚强的家园。 特派记者钱俊毅(本报映秀上午专电)
【抗震救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