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河南大行动 争分夺秒为灾区造“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3:16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夏友胜/文 张晓冬/图

  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缝纫女工汪晓红仅用15分钟就匆匆“搞定”;顾不上回去接上小学的儿子,她就让儿子和自己一起吃住在厂里,这一切的努力只是想为灾区早做帐篷,多做帐篷。昨天,本报记者在郑州豫兴帆布制品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争分夺秒,为灾区造“家”忙。

  ●工人上厕所也是一路小跑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郑州豫兴帆布制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郑州市生产能力最大的帐篷制作企业。

  在公司4个生产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发出“嗒嗒”的声响,工人们专心致志,在熟练地赶做篷体。

  二楼车间的机器忙,人更忙,这里加工的是帐篷包。

  在公司大院内,依然是繁忙的景象:10多位工人在忙乎着打包,将新制作的帐篷和支架装进黄色编织袋里。此时,已有40多顶帐篷包装完毕。

  一会儿,一名20多岁的女工从车间出来,一路小跑,原来是去上厕所,返回时她也是一路小跑。

  11时35分,一辆标有“救灾物资紧急调运车”标志的卡车,驶进该公司。30分钟后,50顶帐篷和支架装满卡车,紧急运送到铁路部门。

  ●“提着劲儿干活就不觉得累”

  汪晓红是位老缝纫工,她看上去略显疲惫,但仍坐在缝纫机前认真地工作。从5月13日起,她一直加班到零时,有时则忙到凌晨1时许。要是在平时,她早就受不了了,但因是为四川灾区赶制帐篷,汪晓红说她就不知道累了。“平时一天能做40个篷体顶,现在每天要做100个。”汪晓红说,平时下午5时多就下班,这些天每天都加班,就连吃饭时间也自我缩短了。午饭时间本来是1个小时,但为了赶制灾区急需的帐篷,大家不到半个小时就吃完饭,有时她15分钟就把午饭“搞定”。

  她还告诉记者,由于没时间接上小学的儿子,她让儿子放学后直接来厂里,和她一起吃住在厂里。

  40多岁的尚香菊也是加班多日,记者问她“能不能吃得消”,她呵呵一笑,说:“救灾是急事,也是大事,俺心里提着劲儿呢,咋会觉得累呢?”

  ●做帐篷赶时间更“赶”质量

  “不用厂里要求,工人们吃完饭就进车间干活啦。”郑州豫兴帆布制品有限公司的张继成经理说。

  据他透露,以前每天的帐篷生产量是100顶,现在达到200顶,待帆布等原材料调运到厂里后,他们将新增数十台缝纫机,届时将有80多台缝纫机同时开机生产,“一天能生产五六百顶帐篷”。

  他还说,赶做帐篷虽是加班加点赶时间,但质量不会下降,毕竟质量安全是第一位的。几位工人也向记者表示,做帐篷本来就是为灾区献爱心的事,他们会比平时更认真,做工更细,让灾区群众住上结实耐用的放心帐篷。同时该公司总经理宋建平已飞赴杭州,到帐篷原材料厂家“抢”货,确保1.2万顶帐篷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