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 共建家园:直通前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3:47 燕赵都市报

  受灾群众珍视震后防疫知识

  □连线人物:石家庄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副队长周吉坤

  □救援地点:安县本报记者刘伟

  19日晚,石家庄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从石家庄乘坐飞机奔赴成都,于20日4时30分左右赶到了绵阳市安县。21日,这支队伍全面深入乡镇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消毒、疾病监测、防病宣传等工作。21日19时,记者与卫生防疫队取得了联系。

  记者:防疫队今天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周吉坤:我们今天一早出发赶往晓坝镇,对那里一个3000余人的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全方位的卫生防疫。这个安置点共有200多个帐篷。队员们背着几十斤重的喷雾器,对帐篷逐一进行消毒。并以发放《震后防病明白卡》等形式,通过简短、易懂、易记的话语,向受灾群众宣传吃饭、饮水卫生等知识。

  记者:您感觉目前卫生防疫有哪些重点、难点?

  周吉坤:由于帐篷内人口居住密度较大,因此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是工作重点之一。同时,由于天气渐热,必须对蚊蝇等进行重点监测、杀灭,做好虫媒传染病的防控。同时,卫生厕所、洗手设施的相对缺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集中安置点,我们会继续全面加强垃圾、粪便的卫生处理和传染病监测,开展对饮用水的监测。

  记者:受灾群众对防疫工作很配合吧?

  周吉坤:大家非常珍视震后防病知识,对居住点环境消毒、卫生知识宣传都积极配合,对饮水、食品安全也非常关注,因此卫生防疫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医疗队成了棚花村民的救星

  □连线人物:张家口市涿鹿县广济医院院长刘金栋

  □救援地点:遵道镇棚花村

  本报驻张家口记者李彦宏通讯员李芳

  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活跃着唯一的一支医疗队,几天来,队员们免费为灾区的百姓们发放药品,查看病情,运送伤员,成了这里百姓的救星。这支医疗队来自张家口市涿鹿县广济医院。5月21日,记者与在遵道镇棚花村救灾的35岁的院长刘金栋取得了联系。

  ■一边扎帐篷一边给灾民看病

  “我们是5月19日奔波2000余里赶到灾区的,我们的帐篷还没有扎好,老百姓就来了,我们几乎是一边扎帐篷,一边给老百姓看病,发药。”刘金栋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医疗队进入,这个拥有1700余人的村子缺医少药,他们的到来受到了村民的极大欢迎。

  据刘金栋介绍,绵竹市棚花村是全国的生态文明村,此次地震却使整个村几乎夷为平地,他们到灾区刚刚落脚,便开始了工作。为受外伤的村民包扎伤口、消毒、输液,免费发放药品,将重伤员运到大医院救治,几天来,医疗队的成员几乎天天忙到半夜,凌晨四五点钟还未起床,已经有村民前来看病。两天多的时间内,医疗队已经累计为300多名村民实施救治。目前,他们出发前携带的价值5万元的药品已基本发完。

  ■从小吃过苦一心想回报国家

  “在这里,连个碗也买不到。我们就用方便面的一次性塑料碗吃饭。医疗队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就睡在地上,特别潮湿,晚上睡着,帐篷上的水都滴到了脸上。”刘金栋告诉记者,条件是艰苦了点,当地村民却很热情,一些老百姓看着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天天吃方便面,还给医疗队做了热饭,烧了热水。

  刘金栋告诉记者,广济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建院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医院30余名医护人员一直面向山区的村民服务。他本人从小就受了很多的苦,在国家好多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才使他有了今天。现在看到四川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刘金栋说,“我觉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给灾区做点贡献,也算是回报国家。”

  心理抚慰,鼓起生活的勇气

  ■连线人物:省六院崔利军主任

  ■救援地点:四川绵阳安县

  本报保定电(记者郭志昆)5月20日,随我省防疫救灾队奔赴四川灾区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心理医生崔利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在绵阳安县永安、桑枣、晓坝等几个乡镇,为灾区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三大特殊人群做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早日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

  崔主任说,灾区的许多儿童心灵受到很大创伤,主要表现为恐惧、惊慌、抑郁等心理症状,有的不能正常睡眠,少语、回避,不能和生人相处,一有汽车经过就会全身抖动。还有的儿童因家中失去亲人而过度悲伤,无法自拔。一些老年人独自从受灾的乡村逃出来后,心理十分疲惫,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不知道将来的日子如何度过,缺少生活的勇气。很多妇女止不住地哭泣,一听到响声就过分警惕,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针对这种情况,崔主任主要是引导他们讲述出那不堪回首的经历,把压在他们心中的郁闷情绪倾诉出来,通过交谈和点评,启发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对儿童,通过一些心理游戏活动了解他们内心深处不为人所知的隐秘,疏导他们忘记苦难,面向未来,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5月20日下午,崔主任和100多名受灾后的小学生集体做了一次心理游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用我的双手抚平你心灵创伤”

  ■连线人物:心理咨询师王江波

  ■救援地点:都江堰市地震灾区

  本报驻邯郸记者陈正

  王江波,37岁,邯郸市人。目前任职深圳青少年高考心理咨询师。5月18日,作为志愿者,他跟随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广州团市委组成的地震心理救援工作组进入都江堰市地震灾区

  5月19日,因为通讯不畅,王江波通过短信告诉记者,“我们今天上午给都江堰受灾最严重的新建小学教师们做心理援助。学校500多名孩子,死了200多名,学校全部摧毁,教师死亡3人,老师们在火葬场面对一排排孩子的尸体,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无法正常睡眠,恐惧、内疚、愤怒、悲伤!我们将给予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下午要连续去两个学校。”

  20日中午,记者同远在都江堰市的王江波通上了话。“现在我们不仅要给受灾的群众做心理治疗,在现场救灾的救援者也需要心理援助,所以工作量很大,三个组都是连轴转,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也都不感到累!”王江波告诉记者,他们共有三个组在工作,他这一组重点是给学校的老师、孩子做心理援助,在19日都江堰新建小学他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们本想到现场后先给孩子们做心理治疗,但是发现不行,那些老师受到的心理创伤更大也更强烈。他们的恐惧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临时调整了方案,首先对老师进行心理疏导,五六百人的学校只存活了一半,我们尽全力抚平他们的心灵创伤!”

  王江波对记者讲述了一件让他感动的事,昨天晚饭前,三名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来到他们身边,给每个人送上了一份礼物———自己画的手工画,以感谢他们对当地的援助,“这些孩子都是自发的,他们的感谢都很真诚,好多同事当时就落泪了。”

  "喝口热水,暖暖身体"

  5个开水点24小时供热水

  ■连线人物:唐晓冬

  ■救援地点:成都市金牛区

  21日上午,记者在与冀州市法斯德电器有限公司成都办事处经理唐晓冬取得联系时,他正在成都市金牛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提供热水。他告诉记者,成都共有7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大量涌入,使开水供应变得十分紧张。为了让人们能够24小时喝上开水,他们已经设立了5个开水供应点,受灾群众随时都可以喝上开水。

  “安置在成都市金牛区的上千名受灾群众大都是从都江堰、德阳、青川、北川等重灾区迁移过来的,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场所……”唐晓冬对记者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看到家乡遭受了这么巨大的灾难,上万名父老乡亲流离失所时,“那种难受的心情真是无法言表”。当得知16日将有几千名来自重灾区的老乡要被安置在成都,受灾群众的涌入,必将会使开水供应吃紧,他立刻决定要尽自己所能,将他们公司研发的即沸式电开水器安装在7个灾民安置点,让灾民们能够喝上一碗热水,“一碗热水不算什么,但我觉得能暖暖他们受伤的身体也很值得。”(连线记者焦磊)

  省会特警在成都开展巡逻

  ■连线人物:石家庄市抗震特警

  ■救援地点:成都火车站

  5月20日17时,按照公安部前线指挥部的命令,石家庄市的抗震救援特警由都江堰抵达成都市。他们开始在成都火车站执行巡逻任务。

  5月21日上午,省会特警开始在成都火车站广场巡逻。按照公安部前线指挥部的部署,民警分为3个大组,每组30余人,每个大组又分为15个小组,使用配发的10辆摩托车,以徒步和机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巡逻,维护成都火车站3平方公里内出站口、候车大厅和停车场等重点部位的治安秩序。

  (连线记者栗占勇)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