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连 共建家园:第二战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4:01 燕赵都市报

  正手术,天花板砸了下来

  我省赴川第三医疗队余震威胁下进行30台手术

  本报特派记者徐东洲韦佳发自四川德阳

  昨日午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河北医大一院”)的裴永彬医生像往常一样到病区查房,不过,地点变成了四川德阳,“病房”则是德阳市中医院院中所搭建的帐篷———近200名从地震前方转来的伤员在此接受治疗。裴永彬是我省赴川第三医疗队的队员之一,这支医疗队由河北医大一院21名医护人员组成,在德阳市已经奋战了整整一个星期。

  ■帐篷里紧急处理

  河北医大一院副院长赵增仁是这支医疗队的队长。他介绍说,在省卫生厅组织的五支医疗队中,只有他们第三医疗队是由同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组队的。5月14日,他们与其他医疗队一起包机飞赴四川抗震救灾。

  赵增仁说,15日下午,第三医疗队按照部署来到德阳市中医院,与来自北京的一支医疗队伍共同负责抢救伤员。摸底调查发现,100多名伤员中有70%是骨伤。16日上午,他们对病人进行了详细检查,发现问题远比想像的要复杂:由于当时形势紧迫,条件有限,这些伤员在前方只是经过了包扎止血等简单处理,缺少有效的清创、缝合,很多伤员轻者伤口感染,重者局部组织腐烂坏死。而那些骨折的伤员大多只是简单打了石膏,痛楚可想而知。于是,除有大手术安排的医护人员外,其他医护人员全部在简易病房中处理伤员们的伤口,他们争分夺秒,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很快为伤员们减轻了痛苦。

  ■危楼中30台手术

  手术治疗是医疗队面临的一道难题。德阳市中医院的大楼在5月12日的地震中已被震出许多裂缝,属于危楼,楼里已经无人办公和住院。而手术室位于六楼,楼层高姑且不说,由于是中医院,手术器械及麻醉药品等都不齐全。赵增仁赶快向石家庄的医大一院求援,他说,赴川医疗队的原则是“救灾不添乱”。医大一院紧急驰援,物资很快到位。

  就这样,在德阳市中医院大楼内,在不断的余震预警中,第三医疗队在5天时间里进行了30台大手术,另外在简易病房中还进行了40余台战地清创手术,为所有需要手术处理的伤员做了治疗。

  由于余震不断,手术常常被迫中断,墙上粉尘的飘落常常使手术不得不重新进行清创处理。最危险的是,有一天副主任刘新晖带领该科于晓光、董威等人正在进行手术时,突然发生余震,手术室的天花板突然坠落。刘新晖立即指挥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直到余震过后才继续手术。

  赵增仁说,他们这支医疗队的成员们都是自愿报名的,为了救灾放弃了很多。护士张改欣的女儿患有心肌炎,而且马上面临中考;护士王梅放弃了护士职称考试;医生裴永彬将研究生论文答辩时间推迟;周长浩、于晓光、董威、李瑞琪、张品元等几名医生也都放弃了研究生统一考试……说起这些,赵增仁感触良深,他说,同事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最大可能挽救地震伤员。

  医生是河北的输的血也是河北的

  截肢小女孩“和河北很有缘”

  12岁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但杨召雨不得不躺在德阳市中医院临时搭建的帐篷病房里,抚摸着她已被截去下肢的右腿独自神伤。她是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五年级学生,地震发生后,学校几乎被夷为平地,她是班上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杨召雨的童年有着不幸的遭遇。陪护在她身边的妈妈说,她4岁时不小心跌进了锅里,造成胸部、腹部、臀部、会阴、大腿内侧大面积严重烫伤,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无力治疗,至今她的身上仍被大面积的瘢痕覆盖。尽管如此,小召雨还是在7岁那年背起了书包,品学兼优,非常懂事儿。而地震中,她的右腿被压,在救援时不得以进行了截肢,右臂也骨折了。

  我省赴川第三医疗队的裴永彬是杨召雨的主治医师,他说,当他们给杨召雨检查伤势时,孩子身上的瘢痕令他们感到震撼。当打开她截肢的伤口进行检查时,在场的医护人员又都很吃惊,小召雨的伤口已经大面积腐烂化脓。

  由于小召雨存在二次截肢危险,医疗队决定马上给她进行二次清创缝合,以避免孩子再次从残端截肢。这次清创手术后,小召雨必须输血,巧合的是,当工作人员取出血袋时,发现这竟然是在地震发生后我省血液中心紧急调运支援灾区的血液。裴永彬说,小召雨真的和河北很有缘啊,不仅给她治疗的是河北人,就连输的血都是河北人的。

  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都很喜欢小召雨,在手术后,几名队员将自带的食品送给她,而小召雨竟然是第一次吃到火腿肠。

  昨天中午,记者在帐篷病房中见到杨召雨时,她正在同妈妈说着悄悄话。当记者问她伤口还疼不疼时,她调皮地笑着摇头,非常清脆地说“不疼了”。

  赵增仁告诉记者,杨召雨现在很坚强,医疗队的全体成员正在考虑对她做进一步的资助,希望这个不幸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未来。

  伤员对“唐山大夫”说:“32年前,我在唐山抗震救灾!”

  本报特派记者徐东洲 韦佳发自四川德阳

  “我1974年参军入伍,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跟随部队到唐山抗震救灾,亲眼见过大地震带来的灾难。这次我们四川人遭受了地震的苦难,全国人民都来我们这里抗震救灾,而且救我的还是位唐山人!感谢党和政府,也感谢河北的人民和唐山的大夫啊!”5月21日,记者在德阳中医院采访时,一位伤员动情向记者说。

  这位伤员叫陈永福,是绵竹市遵道镇马桂村村民。地震发生时,他一下子被埋在了废墟里,幸亏砸到身上的东西并不多,他很快被乡亲从砖堆里挖了出来,而他的母亲和孙子却在地震中遇难。随后,陈永福被送往德阳市中医院,负责为他治疗的正是我省赴川第三医疗队。

  陈永福的主治医师、河北医大一院胸外科副主任李建科介绍,经过检查,他左侧5根肋骨骨折,合并肺挫伤,并没有生命危险,但这种伤情会比较痛苦。不过,经过几天治疗,他的痛苦已经大大减轻了。

  上文中陈永福口中的“唐山大夫”,指的是我省赴川第三医疗队队长、省医大一院副院长赵增仁,他是乐亭县人。陈永福说:“赵大夫的唐山口音我听得出来。”他们结缘,是在一次例行查房中。当时赵增仁检查到陈永福的病床时,发现他很悲观沮丧,就仔细问了他的情况。知道赵院长是唐山人后,陈永福打开了话匣子,诉说了自己32年前在唐山抗震救灾的经历。但他同时表示,自己的家全毁了,而自己又受了伤,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找回希望。而赵增仁在7岁那年经历了唐山大地震,自己的家乡也是灾区之一,他对当年房毁人亡的惨状记忆深刻。看到陈永福神情沮丧,赵增仁拿出一张照片,背景就是大地震之后的新唐山。赵增仁给他描述了现在的唐山,鼓励他一定要鼓起勇气,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重建家园。

  听着这些话,这个曾经在唐山抗震救灾中英勇救人的退伍老兵激动得直哭。他说,在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都是一家人,他在唐山时是这样,如今河北医疗队在四川也是这样,他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来回报帮助他们的全国人民。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