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用水问题可派打井队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4:57 长江商报

  5 月17 日,绵竹市消防官兵紧急为灾民送水。目前,灾区生活用水压力很大,地大(武汉)教授李长安建议往灾区派驻打井队。新华社图

  省地震学会理事、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大教授李长安为抗震救灾建言——

  “灾区用水问题可派打井队解决”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易镇镇)“灾区目前生活用水压力很大,可以往灾区派驻打井队解决这一问题。”昨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院地理学系教授、博导李长安在该校“抗震救灾”系列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了这一建议,同时表示,应积极对城市建筑物的抗震烈度进行检查和规范。

  李长安同时也是湖北省地震学会理事、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李教授就根据自己的专业敏感,判断出抗震救灾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值得所有人关注: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尤其是泥石流和洪流。“因为该地区的13 个串珠状堰塞湖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此时该地已进入雨季,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和洪流。”意识到这些,他马上动笔给全国政协写了一份材料,建议不要把灾区的人员安置到离河床很近的地方。

  随着救灾工作的进展,李教授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受灾地区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在灾区人民基本都是依靠外部运进去的矿泉水作为饮用水,而灾区人数众多,救灾持续时间较长,生活用水存在较大的压力。李长安教授建议,向灾区派一批打井队员,通过钻井来发现地下水,以缓解灾区的用水难题。

  同时,汶川地震也给民众的防震意识敲响了警钟。李长安教授指出,我国曾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规范针对每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对该地区的建筑物抗震烈度都做出了规定。李教授建议,要对城市建筑物的抗震烈度进行检查。今后每个城市楼盘开发,都要根据本地区的地震烈度来进行房屋抗震烈度的规范。“我们的老百姓在买房子的时候也可以要开发商提供该房子抗震烈度的证明。”

  ◇现场

  校内“抗震”报告会受市民热捧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易镇镇)此次“防震救灾”学术报告会吸引了30 余位校外的热心市民。一位来自汉阳的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专程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赶来听这场讲座的。

  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热心市民的踊跃提问甚至没有给在座的大学生留提问机会。他们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李长安教授提问:“您觉得动物异常表现对地震预报的关联性有多大?”“人类到底能不能预报地震?”等等。

  李教授表示,“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但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抓住地震的规律,就可能预报地震。动物的异常现象、地震云、地下水的变化等大家了解到的这些现象,不一定都是地震发生的必然现象,地下的物理场和地磁的变化可能比较接近。”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