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老师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06:40 长江商报

  昨日,成都青羊体育馆内安置了大量受灾转运来的灾民,青羊区抗震救灾爱心家园小学部的学生已经开始上课了。本报记者 徐万涛 田振龙

  一位学生的父亲在地震中遇难

  本报特派记者:张振军 沈右荣 孙明 姚德春 雷闯 覃秘 刘飞超

  周凤到现在还不知道,父亲已经在地震中死去。担心这个才上初三的女孩子承受不住如此打击,24 个老师保守着一个秘密,没有一个人敢将实情告诉她。大家都为她编织了一个谎言:“你的爸爸只是受了重伤,需要治疗。”

  周凤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1)班读书。班主任赵芳说,周凤成绩很好,是班上的英语课代表,还是副班长。“只要这孩子正常发挥,中考考个重点高中不成问题。”

  话语中,流露出赵芳对自己有这么一个学生感到自豪。地震发生后,5 月16 日晚,包括周凤在内的漩口中学112 名初中生和24 名老师,被安全转移到成都医学院。3 天前,赵芳就已经得知周凤的父亲不幸去世。为此,赵芳和其他23 位老师约定,千万不能将实情告诉孩子,至少目前不行。

  几天来,绝大多数学生都陆续与亲人取得联系。赵芳再也坐不住了:“这个女孩子,性格有点内向。她母亲身体不好,她对父亲比较依赖。万一孩子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们真怕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在赵芳看来,她们欺骗周凤说爸爸只是受伤,目的是先让孩子心里有个预期,一旦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就说父亲重伤不治。

  仍被蒙在鼓里的周凤,这几天虽然也惦念着父母,但能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仍然让她感到很开心。

  “纸包不住火,老是这样瞒着孩子也不是办法。”昨日,赵芳一脸无奈地找到了心理专家陈孜博士,希望专家能够出面干预孩子的心理变化。

  听完赵芳的介绍,陈孜也认为,这种事情的确需要进行干预,需要先摸清孩子的性格和承受能力。

  陈孜担心,随着身边一些孩子逐渐与亲人取得了联系,周凤假如迟迟不能联系上亲人,越往后孩子的焦虑心理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如何将孩子父亲死亡的消息告诉她又对她不会产生太大的伤害?陈孜说,“假如贸然找周凤谈话,反而会让孩子瞎想,从而产生焦虑心理。”

  在进行了商议之后,陈孜建议,明天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借机与周凤事先接触,摸清孩子的性格,从而对症下药。有了专家的建议,赵芳终于舒了一口气。

  学生复课

  每个帐篷住21名学生

  没有掌声和鲜花,只有怀念和泪水。昨日,北川中学幸存的1300 多名师生,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举行了3 分钟的开学哀悼仪式后,高三学子进入教室自习,与全国的高考生一起备战高考。

  在长虹培训中心的大门前,“四川北川中学”的校牌挂在门上令人肃穆,这块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校牌,见证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无情,1400 条鲜活的生命,被永远埋在了地下。

  下午2 点20 分,记者进入学校时,全体师生正在举行“开学典礼”。原来,他们从汶川转移出来后,被安置在长虹一个基地内,高三400 多名学生也正式复课。但受余震威胁影响,仅自习几节课后,就被迫走出教室。20 日下午,他们随着校牌全部转移到长虹培训中心。

  老师们说,在下午2:30 高三学生开课前,全体师生要举行一个“开学仪式”。这不是普通的开学仪式,而是一个3 分钟的哀悼仪式。

  全体师生身着纯白色的T恤,顶着炎炎烈日站在操场上,T 恤背后统一印着“北川一中”四个字。(北川中学也称北川一中)

  “9 天前,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能和我们站在一起,今天,他们再也不能站在我们身旁了,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校长站在操场石阶上,含着眼泪说,“在默哀前,让我们一起转过身,望着家乡的方向,看看家乡,看看学校,看看我们逝去的亲人、同学。”

  一分钟后,校长宣布默哀开始,全体师生低下头,开始为死去的同学、老师、亲人哀悼。此时,空气中一片寂静,唯一能听见的是师生们的抽泣声。

  默哀结束后,高三学生走进教室开始自习。而高一高二的学生则回到离其不到十米远的帐篷内休息、看书。

  老师们介绍,20 日转移过来后,长虹公司在操场上搭起了近百个帐篷,按年级将学生们集中安排住在一起。每个帐篷住着约21 名学生。

  帐篷内,学生们的床就是两排塑料架,架子上铺着军绿色的棉被。学生们晚上贴身并排而睡,几乎没有间距。

  两排床中间是走道,走道上放着21 个红色的包,里面放的是学生换洗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包上放着一个类似盘子的大碗和筷子,那是学生们的餐具。

  每天上午7 点、中午11 点30分、下午5 点40 分,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到离校门口不远处的一个临时房间内打饭,早餐是包子、稀饭、牛奶,中晚餐是三荤一素的饭菜。由于20 日晚上下过大雨,帐篷内显得十分闷热,学生们忍不住拿起衣服扇风。一位老师说,由于时间仓促,生活还没有完全稳定,但长虹公司正在考虑为学生们接电线,安装排风扇。

  心理辅导

  帮助孩子们走出地震阴影

  “来,孩子们,我们手拉手一起唱:在灾难面前,我们要坚强……”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外,还有一群老师也在帮孩子们上课,只是这不是文化课,而是心理课。

  这是一群来自重庆12355 的心理医疗志愿者。他们摸索了一套心理医疗法,帮助孩子们走出地震阴影,重树生活信心。在馆场内,一位女志愿者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地上放着一个塑料板,板子上放着各种小玩具,有汽车、泥人、小球……

  “孩子们,你们想象中的家园是什么样的,自己来建好吗?你们把摆设的东西写上名字,按照自己的思路摆设。”在她的旁边,围绕着五个几岁的孩子,他们都来自北川。

  3分钟后,孩子们的“家园”建好了,一条宽阔的公路上(两块木板),奔跑着汽车(几辆玩具汽车),路旁是树木,树边是房子,房子中是爸爸妈妈和“我”……

  “很好,孩子们,下面我们进行下一步,你们在地震失去了什么,现在最想得到什么,把它画出来,写出来,阿姨帮你们贴在墙上好吗?”

  很快,孩子们拿起笔和纸画了起来,写了起来。

  这一道工序完成后,她对孩子们说:“来,孩子们,我们和其他组的小朋友一起唱歌吧。”说完,四名志愿者和十几名孩子手拉着手围成一圈高唱:“灾难面前,我要坚强,灾难面前,我们不哭,重建家园,我们努力。”唱完后,所有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就是重庆12355 的队员们的部分心理治疗法。志愿者张明亮说,来到体育馆后,他们发现很多灾区的孩子们都不愿意与人说话,一天到晚坐着,失去了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地震对他们的心灵伤害太大了,必须及时治疗。”

  目前,在这些志愿者的治疗下,孩子们都恢复了原来的笑容,很多孩子笑着告诉记者:“叔叔,我们一定要笑,一定好好读书。”

  花絮

  广播一响,市民搬来百张课桌

  临时教室的黑板上,被老师写得满满当当。来自灾区的孩子们,也认真地在作业本上努力地计算着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好长时间没看课本了,之前学的东西差点忘记了,我一定要抓紧时间把落下的课程赶回来。”昨日上午,课间休息时间,来自都江堰灾区的小男孩仍留在教室里请教老师。

  地震发生后,来自重灾区的850 多名群众入住成都市新繁镇中心敬老院后,学生的入学成了紧迫的问题。

  新都区迅速进行精心安排,组建了完整的学校班子,任命53 岁的繁江小学副校长陈先惠负起“爱心学校”校长的责任,从周边学校抽调了近20名经验丰富、工作特别敬业的教师任课。但是,没有课桌椅,学生没法正常上课,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制桌椅也不现实。当天早上,临时学校负责人用敬老院的广播向外求助。

  “很短的时间内,周围的居民们从自己家里共搬来了上百张桌椅。”陈先惠领着本报记者来到一个教室,孩子们就着高矮不一的课桌椅正在认真学习。

  陈校长感慨,如果不是周围好心的居民,孩子们不可能这么快复课,并表示,要尽快给孩子们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接受帮助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临时学校为“爱心学校”。在这个临时学校里,还有为数不多的初三年级的学生。

  一位来自都江堰的女生告诉记者,地震之前,她的理想是考取都江堰市一中,这是当地最好的高中之一。

  “现在,一切都不太稳定,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这个理想。”说到这里,她显得很沮丧。

  临时学校校长也注意到了这群毕业班的特殊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能考个好的高中,现在,他们的压力确实很大。”原本幸福的家庭,被地震残酷摧毁。“他们面临心理和学业的双重困扰。”

  陈先惠说,她计划让孩子们适应一段时间后,会考虑给这些初三的毕业班孩子“开小灶”,让老师对他们进行个人辅导。“争取不让一个灾区的孩子在学习上掉队。”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