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副县长迎本报志愿者 辽宁企业家也成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13:18 辽一网-华商晨报

  

北川副县长迎本报志愿者辽宁企业家也成志愿者

   辽宁企业家在灾区加入本报志愿者队伍 欲捐200万并建“可拆卸式”希望小学

  7个人,带着沈阳人爱心,带着《华商晨报》读者的热情赶赴灾区。

  昨日,本报志愿者抵达成都,受到了北川县副县长的热情欢迎。

  在灾区,来自辽宁的企业家朱春波一行得知本报志愿者赶来,立即加入队伍。朱春波说,他将捐资200万给灾区群众,并希望协助兴建新小学。

   抵成都 全国志愿者都来了

  昨日13时30分,本报7名志愿者抵达成都,在机场,志愿者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各位尊敬的旅客,为保障救灾物资运输,您的行李可能出现不正常情况。请您谅解,谢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行李领取处,贴着一张女子笔迹的纸条,用来安抚等待领取行李的旅客。

  “往常也就十分钟。”一位旅客看着表毫不气恼,笑着说,他已经等待了四十五分钟。机场转运车正在紧张地从飞机上卸下一捆捆的绿色救灾帐篷,暂时无暇顾及普通行李。一拨拨救灾物资正在汇聚到这里,机场门口堆着一箱箱“上海定点捐助受灾区药品”。

  机场门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也会集在这里,一支特派灾区医疗队正在统计志愿者的人数。

  走出机场后,本报志愿者集体上了几辆出租车,两位出租车司机听说上车的是志愿者,连连说:“你们那么远的,跑到四川来帮我们……车费不能要!这几天志愿者来的挺多,咱都免费!”

  随后本报志愿者与成都团市委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取得了联系,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需要几千名志愿者。但现在已经有7万多人报名,半数是我们成都人。”

  “要是地震刚发生两三天的时候来,志愿者还能进挖人第一线,现在全国的志愿者都来了。”成都街头,来自拉萨的女志愿者杨萍说。

   遇老乡 企业家现场加入

  朱春波,52岁,辽宁企业家,本报志愿者在成都遇到了他们一行4人。

  朱春波说:“咱心情迫切,想帮助灾区做点事,想捐钱,但红十字会说:‘你把物资给我,我们发给灾区就行。’我不同意。我怎么也得亲自飞到灾区去,看看老百姓需要的是啥。”

  看到本报志愿者队伍要前往重灾区,朱春波决定:4人同时加入本报志愿者队伍,一起行动。“咱们一起包车去,费用我负责!”朱春波说。

  同行时,朱春波说:他准备为灾民提供“吃”和“住”两种形式的援助。“吃”是指价值200万元的大米,大约30卡车;一旦他定下捐助目标,便会让公司员工开车送来。“住”是指:他的公司现在欧洲制造销售的钢铁结构可拆卸住宅。如果确有需要,他将为灾区修建一所希望小学。700平方米的教室,可以在十天内全部完成,能使用20年。

  “企业,是该挣钱,但挣钱比不上国家重要。只要有国家,企业就能发展起来。国家都没有了,你企业上哪儿挣钱?”朱春波说,“现在我们这些人有钱了,当然得回报国家!”

  昨日傍晚,朱春波向当地红十字会捐出了“行李”———价值10万元的各类药品,并捐献了6万元人民币。

  受欢迎 副县长说感谢

  昨日傍晚,本报志愿者与北川县副县长王元华通了电话。

  王元华说,北川县城原址已经没有重建的价值了。县政府的车也全部毁于地震和泥石流,现在他们只能跟部队蹭车办公,每天基本都忙到凌晨两点多。

  在得知本报志愿者之中有建筑工程师时,王元华说:“我们北川的房子已经全都变成危房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只能再选择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北川县了。我们绵阳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呀!市里有很多房子,都受到了很大破坏。但我们看不出来是否还有维修价值……太欢迎你们了!”

  本报志愿者,建筑工程师魏秀军听罢高兴地说:“太好了,终于能给灾区做点事了!”

  今日,本报志愿者队伍将赶赴绵阳。

   志愿者的声音:

  ■建筑工程师魏秀军

  “为了做志愿者,帮助灾区群众,我今天一天,就推掉了两个生意。我最大的特长就是鉴定房屋受损的情况。”

  ■崔宁日

  他背着一大包足有20多公斤的药一路小跑,仍然步履矫健。“我看哪,万一真让咱们干力工,也就我还行!”本报志愿者 相逢

  在沈阳桃仙机场7名志愿者准备出发■本报记者 王海英 摄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