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在大美中展翅高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16:47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在高原郁金香激情绽放的季节,在全省高原旅游名省建设乘风破浪之时,我们迎来了青海省第三次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我们相信,这次大会在为全省旅游发展“指点江山”的同时,也会为一直坚守的“旅游人”在敲战鼓——

  我看见,看见一道彩虹,划过马蹄眷恋的草原。

  我看见,看见可可西里,藏羚羊多么恬静安详。

  蓝天白云下,邦锦梅朵为你盛开,南来北往的风伴着牧歌与你同行……

  梦中的绿洲,

  梦中的绿洲是我生命的家园。

  记得2007年五月,央视《欢乐中国行》来到青海,在晚会光与影的觥筹交错中,透过魅力高原古城的窗口,人们的思绪被带入了一个蕴育着雄浑壮美的雪山冰川、绿草如茵的高原草甸、烟波浩淼的高原湖泊、雄奇秀美的碧水丹山、玉带般穿行的青藏铁路、精灵般可爱的藏羚羊的高原美景中……

  青海真的这么美吗?

  是的,青海就这么美,这就是青海,青海有大美,大美在青海,一切语言苍白,神仙为之陶醉,我们为此骄傲。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畅谈青海时,视线触及到的多是高海拔、广袤无垠、“三色”的矿产资源。其实,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地域、巨大的海拔落差、独特的地理位置等,不仅仅赐予青海丰富的矿产宝藏,同时赋予青海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资源。

  “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推动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旅游资源大省向高原旅游名省转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提供有力支撑。在新形势下,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极,是一项事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全局的战略任务”。

  不忍心青海的神奇之美继续在遗忘的角落中,看到了旅游业在拉动经济方面的速成效应,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强卫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为青海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2005年,当在明确了“旅游业是一个产业”的认识后,我们的思想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抓开放、抓就业、抓文化、抓消费、抓结构调整,使发展旅游业在全省速成气候,在很多层面、很多区域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在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上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目标:2007年至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全省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毋庸置疑,这个目标是经过科学分析的,既考虑了需要,也考虑了可能。同时,这一组变化的数字宣言:这个目标既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也是青海建设旅游名省的近期目标。

  回首旅游发展之路,我们有零的突破,有数字上的跨越,我们堆砌着成绩,更积累着经验,膨胀着信心。1999年,青海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只有160万人次,在2004年全省旅游接待突破500万人次的基础上,2005年达到600万人次。2006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814.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69亿元人民币,分别较2005年增长28%和38.7%。2007年,我省旅游业发展出现“井喷”:全省旅游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7亿元,分别增长23%和32.8%。

  回首旅游发展之路,我们有可圈可点之处。青藏铁路的建设开通,西部大开发的加快推进,使青海的可进入性极大提高,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撞动着我们的发展大门;环湖赛、青洽会、郁金香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的活动,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客,不断敞开着青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大门;我们以青海湖、鸟岛、沙岛为支撑,以三江源生态旅游区为延伸,着眼于构建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打造了一大批具有青海特色的旅游品牌。青海湖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藏羚羊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西宁市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激情穿越柴达木”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引来越来越多带着梦想、带着冲动、带着希冀的游客踏进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

  从香港到澳门,从广州到北京,从上海到江苏,从甘肃到宁夏,从西安到郑州,从日本到韩国……从春天到夏天,青海,正交织着历史与现实,承载着文化与经济,演绎着发展与前景,挥动着“大美”的羽翼,漂洋过海,飞向世界。

  旅游,给青海带来……

  “旅游行业每收入一元,相关行业综合收入将增加3—7元;每增加一个直接从业人员,能为相关行业间接创造5个就业机会”。早在旅游崛起之时,旅游专家们做的这一测算,在今天蓬勃发展的青海旅游市场日益得到显现。

  旅游发展,最直观的,首先是拉动了青海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一个都不能少,游客来到我省,除了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消费外,以藏毯、藏药、藏艺“三藏”产品等旅游商品为住的购买力,以及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产品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增加了社会消费总额的增长。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要紧跟而上,毋庸置疑,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青海旅游基地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至2007年,我省旅游基金已由2001年的600万元增至2300万元,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全省累计投资11.07亿元专项资金,建成环青海湖、孟达、互助北山、坎布拉等旅游公路,旅游可进入性增强。累计投资2.4亿元旅游国债资金,建成青海湖、塔尔寺、孟达、贵德等一批重点景区旅游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及环保厕所等设施。青海湖151景区环境整治建设成效明显,青海湖景区整体策划工作进展顺利,塔尔寺景区功能逐步完善,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推进,西宁馨庐、海北藏族风情园等项目投入运营,建成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互助古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青藏铁路开通后,全省各地区抓住机遇,兴建了一批宾馆、酒店,购置了一批又一批旅游车辆,投资力度之大近年少有。旅游业的发展在扩大我省就业和再就业方面的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目前,全省旅游业拥有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这些人分布在全省各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各旅行社和旅游汽车公司、各农(牧)家乐、接待点、社会旅馆等。

  同时,旅游业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三农”和农村就业问题上的作用日趋明显,农家乐、牧家乐成为农牧民群众致富的香饽饽。贵德、循化、互助等地是“农家乐”旅游发展较好的县,成为我省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目前,全省农(牧)家乐已达900多家,既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提高了各地旅游接待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

  号角吹响 旅游正式作为我们的产业

  在全国各地大兴旅游,乘风破浪向前之时,其实,我们的旅游业起步较晚。2005年召开的全省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正式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第三产业的龙头的目标,并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描绘了蓝图。

  不能说,2005年成为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拐点。

  由此,全省上下对旅游业地位和总用的认识不断提高,重旅游、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各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热情高涨,六州一地一市和旅游重点县将旅游业确定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

  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

  高屋建瓴把青海建为高原旅游名省

  2007年8月召开的全省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确定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重要内容,是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是扩大就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手段。省委、省政府这一高瞻远瞩的决策,引领着我省在过去发展跨越的基础上,站在新的起点,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名省迈进。

  因为,经历了风风雨雨的青海已经具备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基础。(作者:古晓芳 张扬 张春云)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