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登记员频吃“闭门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08:02 长沙晚报

  “今年年初,卫生部正式发文,拟为每位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可由于居民对社区医院缺乏信任感,我们的入户健康登记开展得很艰难,甚至有些居民把下户医护人员当成推销人员拒之门外。”昨日,在长沙一家社区医院工作的刘先生拨打了本报热线2205000倾诉了自己的烦恼。而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由于一些市民对健康档案的了解不够,不少医护人员在入户登记时频遇“冷脸”。

  记者调查

  入户健康登记频遭拒绝

  接到读者的反映后,记者昨日走进芙蓉区湘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亲身感受到了健康档案建立中的诸多难处。

  “对不起,我们这与业主有协议,不允许外来人士随便入户。”记者与下户建档医护人员走访了社区内的几个高档住宅区,虽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入户登记工作仍被物管人员以各种理由回绝。

  为避免白天遭遇空门,医护人员选择傍晚时分进入一些小区进行调查。“你们是干嘛的?又是推销吧?”在防盗门外细声细语解释了好久,住户张女士才勉强让医护人员入内。“我们单位每年都有健康检查啊,这个填了有什么意义啊?”由于很多居民不知道健康档案是怎么回事,填表过程中一直在提问。一位姓成的先生就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疑虑:“我把个人资料都填了,你们不会把它卖给药品产商吧?”

  湘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周金贵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入户情况,仅有两成居民乐意建档。由于居民的不配合,从今年2月底到现在,这个社区近7万人,建立了档案的也就1000人次左右。

  专家释疑

  有健康档案等于有了家庭医生

  “其实,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不可低估。”据市卫生局妇社处处长龚日波介绍,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目的在于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组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名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患者只要一说名字,社区医务人员就能马上找到他的个人病案。这样一来,社区医务人员诊断患者病情时既能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大大节省检查时间。尤其是当急、重病患者在医院就诊时昏迷或者说话不清楚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健康档案了解该患者病史,从而正确判断病情。

  市民建议

  入户登记可请社区干部同行

  记者在采访同时了解到,除了医护人员入户登记常遇“冷脸”外,在已经建立的健康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也已长时间未更新了,成了“死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居民不论小病大病都找大医院,而这些就医情况社区医生往往难以了解,因而使档案的完整性打了折扣。

  对于这些问题,三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负责人黄亚娟建议,可以通过居委会推广健康档案或由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随同下户医护人员一起工作,让居民从心理上真正接受社区医院的工作,同时认可健康档案的设立。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没有相应的收益,社区医生缺乏动力,政府必须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让社区医生的收入主要不是来自给病人检查开药,而是来自对居民的健康管理。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