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不垮的“防线”——上栗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3:57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一夜之间,降雨量达240毫米的暴雨骤降上栗,全县受灾面积413平方公里,倒房数千间,受灾人口20余万,却没有因灾发生人员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省委主要领导赞扬“非常了不起”。胡锦涛总书记闻讯,通过电话对上栗“5·28”抗灾取得无因灾造成人员死亡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7月1日,当记者踏上这片滔滔洪水肆虐过的土地,不时被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抗洪的故事所感动,同时也为该县多年来坚持不懈抓基层党建的决策而欣慰。

  选准用好“带头人”

  车出县城西北方向约3公里,就是上栗镇的新建村。村民们说,这个村一直都很有“名气”。过去因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民“争水”、“争地”争斗不休,县、镇两级曾多次派驻工作组进行整顿,好过一阵之后又一如既往,一度成为全县有名的“难点村”。自从“致富能人”邹敦福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后,带领群众修渠铺路,创办企业,种果种菜。如今,新建村农业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4800元,村组道路全部硬化,还新建了漂亮的学校和村民活动场所,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准用好村级主官很重要。”陪同采访的县委组织部同志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栗县委把选准用好基层“带头人”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能人治村”“贤者治村”的选用理念,采取从现任优秀村组干部中“提”,从年轻后备干部中“选”、从素质较高的致富能人中“挑”、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从县、乡机关中“派”的办法,将责任感强、会经营、懂管理、善协调的能人贤人选配为村级组织的“带头人”。目前,全县15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普遍具备一两门实用技术,其中有130多人自己创办了经济实体。

  金山镇小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柳堂新就是一个被“选”出来的成功例子。在他的带领下,小水村集体经济由不足4万元猛增到300多万元,村民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许多村民购买了汽车、摩托,用上了手机,成为远近闻名的“汽车村”、“摩托村”、“手机村”。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和省劳模。

  为了激发村级主官工作的积极性,上栗县注重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他们针对村级干部到“顶”的现行体制,出台《关于强化村级组织建设意见》,每年为9至10名工作年限较长、工作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的村级主要干部解决事业编制,每年安排300万元财政预算用于加强村级组织设施建设和奖励村“两委”主要干部。同时,还将村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列为村“两委”干部的培养重点。据统计,目前,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担任过村民小组长的占60%以上。

  强化教育添活力

  在金山镇高山村采访,6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国文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5月28日凌晨,夜黑风高,暴雨如注,身患肺癌的3组预备党员易辉江,通宵奔跑于风雨中组织村民有序转移。村民们知道,40岁的易辉江是前一天傍晚才从医院回村的,淋雨意味着将使病情加重,可他一心想着群众的安危,怎么也不肯撤下来。6月28日,村党支部大会讨论并一致通过他转为正式党员时,他眼含热泪说:“洪水冲垮了3组好长一段路基,我要组织人员把它修好,这是我有生之年的一个心愿。”说完,40多名党员望着被病折磨得骨瘦如柴的易辉江,一边为他鼓掌,一边止不住地流泪。

  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源于平时经常性的管理和教育。在上栗县各基层党支部,党员活动栏里除“三会一课”的内容外,还有一项“党员公益实践课”的内容。每个党支部每年至少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公益性活动。由村干部带头,以党小组长为骨干,组织党员利用节假日义务植树、兴修公路和水利设施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建荣说,设立党员实践课,就是为了激发党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党员的集体观念,让大家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共产党员。

  组织党员与所属支部签订共产党员先锋表率承诺书,并公开向群众承诺做到“五不让”。即:不让群众疾苦在身边被淡漠,不让国家、集体利益在身边受损害,不让“黄、赌、毒”现象在身边发生,不让宗族派性在身边抬头,不让封建迷信在身边蔓延。全县12000多名党员亮出身份,使自己作出表率,使基层党员的奉献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东源乡新益村70多岁的老党员甘恩计,坚持每天清扫村组公路上的垃圾,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带动了村里的党员,而且也影响了群众,如今,在全村15公里村组水泥公路上,每天参加清扫的村民有80多人,岁数大的已近八十,年纪小的只有几岁,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触角”向社区延伸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起基层组织建设,县委书记刘建萍感触很深。他说,上栗县地处湘赣边界,治安情况复杂,高危产业集聚,全县有1000多家花炮企业和几百家煤矿,安全稳定压力很大,只有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才能确保突发事件来临时万无一失。

  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县委一班人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近年来,上栗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及时把基层党建的“触角”延伸到非公企业,建立县、乡党政领导挂钩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对仅有个别党员或没有党员的规模企业,挂靠村党支部或社区党支部管理,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实现了党建工作在规模以上企业的全覆盖,保证了党组织对这块阵地的全面占领。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已达74个,其中去年新建非公企业党支部36个。

  为了加强乡镇社区的基层党建工作,他们立足“消除盲点、突破难点、展现亮点”的目标,创新党员管理方法,划分工作责任区,对党员全面进行设岗定责,落实党员监督、参与、管理社区事务的权力和责任,有效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组织引导作用。长平乡教育奖励基金会党支部的7名老党员带头捐款并发动社会助学,吸纳遍布全国各地的会员3000多人,募集资金近百万元,奖励优秀教师112人次,奖励优秀学生、扶助贫困学生1483人次。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让上栗县尝到了甜头,也让县委“一班人”产生深思。县委主要领导告诉记者,为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他们将从今年开始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长远布局,打造新老319国道两旁2条党建风景线,建设“两新”组织示范区、农村党建示范区、学校党建示范区、传统工业企业党建示范区等4个党建示范区,建设50个党建样板点。

  我们相信,上栗的基层党组织将会更加朝气蓬勃。

  肖星亮 本报记者江河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