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骗局,你千万别上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4:29 浙江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廖小清) 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打着各种幌子进行招生诈骗。为此,警方特地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招生骗局,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谨防上当。

  骗局一:假冒招生人员

  行骗者往往自称是某名牌大学招生人员,携带招生宣传资料,诱骗考生填报志愿。同时又强调录取有难度,暗示自己可以帮忙。还有骗子冒充特殊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私自组织小语种、艺术类等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

  骗局二:谎称“内部指标”

  骗子会拿出一些伪造的证件和空白录取通知书,谎称掌握“内部指标”,要家长先付定金,收取定金后便逃之夭夭。这类诈骗案中,嫌疑人与考生家长通过熟人介绍,而多数情况下,介绍人对嫌疑人的情况并不了解。

  骗局三:分不够花钱买

  很多考生的成绩会与希望就读的高校分数线失之毫厘。骗子谎称自己是招生院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差几分不要紧,许诺只要有钱,就能让上二本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上专科的也可录到二本院校,甚至是高考落榜生照样可以弄进大学。

  骗局四:偷换教育概念

  有些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班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有钱就可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最后却以自学考试助学班、成人高等教育辅导班或网络学院等录取通知书瞒骗。

  骗局五:“特长生”加分

  骗子声称可以通过关系让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被录取,并煞有介事地提供所谓的“特长生”资格证书。事实上,这种证书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警方指出,现在高校招生录取,严格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招生计划都要全部向社会公布,根本不会留所谓的“内部指标”、“机动计划”,也不可能会出现“低分高录”的情况。同时,考生在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一定要仔细识别上面的盖章。有些学校是社会力量办学或者是中外合作办学,属于非学历教育,着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家长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

  此外,一般各高校均设有招生热线,考生和家长遇到疑惑,应及时电话咨询进行甄别,谨防受骗。一旦发现受骗,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