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城”里故事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4:34 钱江晚报

  绵竹市区的主干道名叫“景观大道”,眼下鳞次栉比的帐篷成了这里的主要景观。绵竹90%的房屋在地震中受损,城市功能丧失大半,从机关单位到寻常人家,从看病购物到饮食起居,帐篷是最主要的场所,这里成为了灾区最大的 “帐篷城”。全市50万人已过了一个多月的帐篷生活。

  一锅菜,大家让着吃

  7月1日12点15分,在等待了一刻钟后,送餐的三轮车终于抵达,人们静静地排起了长长的队列。

  午餐只有一道菜,肉片炒豆角,肉片屈指可数。“地震后头几天连肉都没有,现在有点肉也不错了,只要能吃饱,把命保住就行了。”66岁的孔祥发默默地站在了队伍末端。

  “少给我打点,菜不多了,我怕后面的人不够吃。”70岁的徐祥珍望着锅里的菜说。

  打菜的吴凤霞点点头,不忘关心地说:“徐大妈,你年纪这么大,还是要吃饱。”

  “我好得很。”徐祥珍笑笑,端过饭菜,在旁边的绿化带边席地而坐,大口地吃了起来。

  “在这里,每个人家里都受了灾,都很不容易,如果谁来晚了,没有饭菜了,我们大伙每人少吃点也要为他凑出一份来。”孔祥发说。

  名副其实的“摄影篷”

  彭杰胸前挂着一部相机,坐在帐篷门口,呆呆地望着街上过往的车辆,身旁的几张大幅婚纱照上,新人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头顶的横幅告诉人们,这里是“知心爱人”婚纱影楼。

  “知心爱人”曾是绵竹市最好的影楼之一,拥有6家门市,员工近百人。如今影楼已经成为危房,员工也都相继离开,只有彭杰和他的助手张莉于在帐篷里苦苦支撑。

  “我这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摄影‘篷’了。”彭杰开玩笑地说,一脸的无奈。

  “最近生意还算可以,大家生活逐渐稳定,本打算结婚的人们也重新将婚纱照提上了日程,差不多每天都能有个活干。”

  彭杰转过身,掸了掸身旁广告牌上的尘土,那是影楼曾经辉煌的见证,每看一眼,这个40来岁的汉子都禁不住会落泪。

  “我现在给大家照婚纱照,一律只收几百块钱的成本费。”彭杰擦去眼角的泪珠,抬起头说,“我只想给这座‘帐篷城’增添一点喜庆的气氛。”

  “帐篷城”正在变为“板房城”

  7月2日,绵竹体育馆旁过渡房建设集中区,52岁的蒋义能高兴地领到了新家的钥匙。他和剑南镇的另外7078名居民成为绵竹市首批入住板房的受灾群众,2637套新板房帮助他们结束了闷热帐篷生活。

  “我在帐篷里住了一个多月,今天终于能住上活动板房,以后再也不用怕酷暑和大风大雨了。”蒋义能无法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

  预计到8月7日,全市将完成全部19.5万套板房的建设计划。届时,这里的百姓都能在板房里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到那时,绵竹的帐篷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一座全新的“板房城”将成为50万绵竹人民生活的新起点。据新华社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