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克四难保水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5:2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天下午,在都江堰市玉堂镇永固村集中安置点的自来水取用点前,三三两两的受灾群众前来接水洗衣、洗菜,白花花的水“哗哗哗”地流进盆里、桶里,笑逐颜开的群众们并不知道,为了让他们用上这方便、安全的自来水,水务、建设等部门的建设者们花了一周多时间。

  水是生命之源。过渡安置区是受灾群众将生活3—5年的“家”,在建设活动板房的时候,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都将同步推进。要实现在移交板房的同时通水,这个任务艰不艰巨?我们正面临着哪些困难?如何攻克这些难关?昨天,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水务局副局长刘继平。

  踩点难点位太多而且极其分散

  “这次板房小区的建设,时间紧、点位分散,难度相当大。”刘继平毫不隐讳地说。据了解,市水务局派出工作人员会同相关专家组成一支10余人的成都市供排水督查组,深入一线,对过渡安置区供排水设施建设进行指导和督查。但安置点的点位确实太多了,而且多数在山区,部分地方交通状况不好,督查组进程更是受影响。“我们去都江堰市向峨乡,一半的路面在维修,车辆行驶很缓慢,再加上堵车,一天下来,只跑了3个安置点。”刘继平说,还有部分地方路面下雨打滑,大家只有下来推车。而安置点的建设却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因此,督查组只有加班加点“连轴转”工作,遇到天气较好、交通较好的时候就尽量多看几个点,最多的时候,一天走了20多个安置点。

  指导难施工单位多工作量增加

  由于时间紧迫,这些安置区的建设由很多个施工单位同时并头推进,这样,在建设上争取了时间,但对于市供排水督查组来说,指导工作难度就大了。道理很简单,一个施工单位,只需交待一次应该如何建设供排水设施即可,而多个施工单位,则需要交待多次,对于争分夺秒、辗转安置点指导督查的督查组来说,无疑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因此,市水务局提前下发了《板房安置点给排水要求》、《关于地震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点排水设施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安置点排水设施建设技术导则》等书面文件,对供排水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比如供水水源、供水水量、雨污分流等进行了明晰,用于指导施工单位建设。

  供水难饮用淋浴洗衣都要用水

  让大家更头痛的是水源的问题。过渡安置区是受灾群众长期生活的地方,除了饮用外,群众还要洗澡、煮饭、洗衣、清扫,这些都要用水;使用后的污水如何排放、如何无害化处理,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

  刘继平说,安置区的水源都必须是水质相对可靠的水源。对于靠近中心城区周边的安置区,当地水务部门想法铺设临时管道,用城市管网的水;乡镇则尽可能恢复水厂,采取集中供水的方式供当地安置区使用;实在没有接网条件的,则通过引山泉水、打井等方式,寻找水源。“板房区的供水水量是按每人每天70-120升的标准设置,而且要求集中厕所、集中厨房、集中淋浴间全部供水到位,连消火栓都布置有点位。”

  实施难地理条件所限排水受影响

  过渡安置区的选点以安全为上,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一些点位所在的地势相对较低,平时排水没有问题,但如果雨量过大,可能就会受影响。对此,市供排水督查组丝毫不敢含糊,他们一个一个点位督查,看排水线路的分布、排水管道的口径大小、排水设施的设置等等,对于个别地方,更是有针对性地想办法,目的只有一个:让雨水能排出去。

  为了保证落实,市供排水督查组每三天形成一期书面的督查意见,交给施工单位、援建单位、各级抗震指挥部和分管领导,对于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改正。本报记者王眉灵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