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言献策 重建美好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5:21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成都市人大代表覃建雄——构建成都特色的旅游重建体系

  覃建雄是灾后旅游损失评估组副组长,作为一名地质学者和旅游工作者,他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是:恢复信心,科学重建,立足实际,构建成都特色的旅游重建体系。

  覃建雄提出,成都市旅游重建应该纳入四川旅游重建框架。据介绍,四川省提出了汶川地震灾后旅游重建方案和框架,即“三带四区五线框架”。成都市旅游重建应该纳入该框架,在“三带四区五线框架”中,寻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构建成都旅游新亮点、新热点和新增长点。

  他建议,尽快着手“汶川国家地震地质公园”和“汶川世界地震地质公园”的申报准备工作;建立灾后重建特区;科学重建“地震博物馆”;加强全域成都安全问题调研,包括地质安全、地震安全、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突发事件;加强灾后重建过程中建筑安全问题,如地址、质量问题,关键是监督;建立后生灾害动态监测、监控、预防和应急机制;发挥人大在灾后重建中的监督作用。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代表史本山——建立政府与受灾群众的双向沟通渠道

  经过对都江堰205名受灾群众的抽样调查,史本山了解到,现在群众非常希望与政府建立起一个沟通渠道,并了解灾后重建的整体安排。因此,他建议,应在政府与受灾群众之间建立双向沟通渠道。政府可以在灾区建立一些固定的、便捷的、有效的群众意见采集点或信访点,有助于排除受灾群众负面情绪隐患,舒缓受灾群众心理创伤,有利于政府救灾重建政策的宣传和提升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应建立救灾物资发放的公示制度。在安置点和群众集中区域通过公告或广播、网络等方式,将救灾物资的发放记录公示,有助于民众了解物资的去向和受众,增强受灾群众的公平感,增进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

  “在重建中,政府应尽量引入公众参与,向社会公开。”史本山说,许多受灾群众非常关注自己房屋财产损失的补偿、灾后的生活保障、重建对自己的影响。因此,针对这样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灾后重建工作,政府应尽量引入公众参与,向社会公开,建立起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让关心与热心参与重建工作的公众积极参与进来,将灾后重建的规划真正建立在公众需求的基础上,使整个重建工作更加均衡、有效、满意。

  成都市人大代表周维德——应将房屋抗震设防等级写入购房合同

  周维德对灾后建筑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在住房购买方面,他表示,若是经济房要特别注意购买交易,不要忽视房屋抗震等级的知情权,应将房屋抗震设防等级写入购房合同。重建的时候住房必须要有抗震性。

  他建议,恢复重建中,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首先要淘汰低等级的建筑资质等级的队伍和低技术、低水平的施工队伍,不能进入灾区搞重建。农村和山区恢复重建工作要统一规划,定点建设保证安全。要有不同的结构和适应农民要求的住所。同时,周维德还建议,应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涉及灾区重建的项目、投资等,要一路开绿灯,以最大力度予以支持;对供应到灾区的农业生产资料和能源、钢材、木材、水泥、砖、河沙等进行限价,对为灾区提供服务的运输企业政府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成都市人大代表王景云——设计、建设、施工单位要经过遴选

  遴选、建立监管制度是王景云提得最多的建议。为了杜绝腐败、杜绝豆腐渣工程,使灾区群众能安居,建议在灾区永久性安置点建设中,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一定要加大监督力度。

  政府应建立灾后重建政府投资招投标监管制度,对设计、建设、施工单位一定要经过遴选,严禁层层转包。对政府负责招投标的部门和人员,要实行行政效能问责制。参加招投标的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遴选结果要建立公示制度,让群众知晓。在工程质量方面,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理制度,切实把好设计质量第一关,把好“五证”发放关。“工程建设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关,所以,常规的监理公司同样要经过遴选。”王景云说,有劣迹的单位要拒入,同时要加大社会监督机制,来一个质量监理“双保险”。全市两级检察院也要提前介入各自区域内政府投资的灾区永久性安置点建设工程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交上检查整改建议,杜绝“豆腐渣”。

  成都市人大代表陈汝龙——旧城区要显山露水

  城区要显山露水、城市规划不能太大、农村规划要按照新要求……作为此次地震重灾区的一名基层干部,陈汝龙设身处地地考虑了灾区的规划发展。

  他建议,在旧城区要把山区全部露出来,山上、山中、山边无居民住宅,只有旅游配套设施;几条干渠河边留50至100米无居民住宅,只有配套的、政府支配的发展第三产业的设施,且大量的是流动设施。在城市规划上,他提出要限制城市规模,提升城市想象,加上世界文化遗产和最佳人居环境,实现寸金寸土,把有限的资源最优利用。

  成都市人大代表高润川——是否处于断裂带作为重建重要依据

  要慎重考虑重建所在地的新城规划问题,要把各种基础性资料,如地质勘探、测绘、水文等,特别是是否处于断裂带等作为重要的依据,其中在山区和沿山地区乡镇人口集中区的建设,对上述基础数据更要弄准确,避免灾难重现。

  关于灾后农村住房问题,高润川认为,灾后重建规划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市政府刚出台的关于农村住房问题的文件比较好,得人心,针对性强,让灾区群众有了选择的权利,老百姓的选择余地更大了。关于灾后城市中存在的问题,都江堰主城区房屋垮塌损坏严重,各种情况也不一样,因此,他建议尽快出台危房处理政策,其中中度损坏的房屋面积巨大,谁来修复,如何修复等问题,出台的政策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要规范,要有详细的方案。

  要尽快恢复建立起市场,硬件上开辟一些场地做市场,减少以街为市的情况,在软件上出台相关优惠或者补贴政策等,让社会生活秩序尽快恢复起来。

  四川省人大代表徐玖平——提出口号 重建城市精神

  灾后重建是典型的系统工程,要选择典型系统工程的办法来处理。地震主要破坏的是把地震区的均衡给打破了,灾后重建就是寻找新的均衡,要靠机制来调整,重建的难度在于结构设计上,在废墟上来做新的设计。

  徐玖平认为,在重建上要有新的思路:重建精神很重要,要提口号,城市口号很重要;要打造援建对接平台,实现超赢战略,包括感情平台、利益平台、事业平台等;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要有涅槃活动,走出四川,向外地学习;要重新规划旅游问题,打造新的彭州、都江堰;建一些飞地工业园区,如都江堰建立“上海市工业园区”,把各种经营方式都引进来,既拉近与援建地区的感情,又促进灾区经济的发展。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代表贾正方——教育灾区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安置问题,因此,贾正方建议,安置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强调“一律集中”,因为这不符合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实际,宜居则居,适当集中。

  “山区林子很多,我建议利用损失的林子修木结构的房子,修串架子房子,盖木皮子,同时把相关的补助发给农民,这样农民欢迎,又能达到防震要求。”贾正方说,要教育灾区群众应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不能存在“等、靠、要”思想,建议加强教育,基层干部要起到引导作用。

  成都市人大代表李文良——要鼓励灾区群众向城镇集中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原貌,而是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李文良认为,灾后重建会是建设标准、质量、档次的提升,经济社会会更加协调,人与自然会更加和谐。

  他认为,灾后重建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要切实做好援建对接工作,全力协调,创造条件,争取取得更大的胜利。在灾区群众的安置上,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动员千家万户的重建积极性,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鼓励灾区群众向城镇集中变为市民。

  成都市人大代表黎仁华——灾后重建必须协调承接产业转移

  灾后重建是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发展,不是简单地恢复性建设,必须协调承接产业转移,灾后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黎仁华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应当抓住灾后重建的机会进行总体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要利用灾后重建准确定位产业的承接方向,打造承接载体,创新承接机制,优化承接环境,利用当前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趋势,积极推进“全域成都”的建设。要精心研究制定产业转移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产业针对性招商;不断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增强创新意识,强化灾后重建的监督。

  本报记者 裴睿 摄影 王熙维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