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奏出的和谐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5:49 大河网-河南日报

  □文/图本报记者李宜鹏吴烨本报通讯员张赞平王高鸿

  核心提示

  灵宝市阳平镇香什村,是一个1200口人的小山村,近20年来,村里筹资200多万元为群众办成29件实事,使香什村集体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香什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29件实事得民心

  站在刚刚盖好的新房前,香什村村民李民祥激动地说:“要不是村里帮忙,我做梦都不敢想能这么快住上新房。”

  李民祥今年41岁,妻子常年卧病在床,日子紧巴得一直翻不过身,一家4口人就挤在两间破烂的土坯房里,屋顶漏雨,墙壁透风。去年,在村里的扶持下,他只出了4000元钱就盖起了3间砖房。

  去年,村干部在研究全村群众生活状况时,发现有33户群众生活困难,特别是居住条件差,光凭他们自身的力量很难盖新房。在村委的提议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用两年时间,筹资140万元,帮助33户困难群众建起新房。

  “每年为群众办成几件实事。”这是村支部书记周克军1989年上任后的庄严承诺。18年来,他带领群众解决了吃水问题,硬化了道路,兴办了企业,发展了经济,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办成了29件事,使香什村集体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香什村,不但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而且环境优美,经济富裕。全村70%以上村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指缝中抠出240万

  一个不靠山不临水,没有资源的小山村怎么能够积累240万元现金和230万元固定资产?面对我们的疑问,周克军给出了答案:“一方面靠出租冷库、收取果园承包费,收取村煤球厂、加油站、农贸市场的管理费,每年有近20万元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靠勤俭节约。”

  香什村有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村里的账、组里的账都实行理财四权分立,报账四道程序,财务四次公开。

  2005年农历三月,程村古会,3组村民表演社火,组长给每人买了一支雪糕,共计40多元。在村里报账时,被清理了出来。理由是耍社火是群众自发组织的,不应该由集体承担费用,最后那位组长自己掏了腰包。

  2003年农历腊月二十四,一大早,周克军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质问周克军:一年12个月,为什么给干部发了13个月工资?周克军感到事态严重,顾不上买年货,立即召开全体村干部会议,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村民从村财务公示栏上看到:组长工资每月100元,全年共计1300元。误认为给组长多发一个月工资。其实是当年6月份2组两位新老组长交接,当月给两位组长都算了工资,故多支出了100元。弄清情况后,周克军和村会计两人当面向村干部监督委员会作了检讨,并由两位新老组长协商给村里退回了100元。

  香什村连续3年6次给群众发放1400份意见征求卡,共收到意见、建议50多条,却没有一条是反映财务管理问题的。

  闹不出村的纠纷

  “连一方稳定都维护不了,还当什么干部,谈什么发展?”周克军把处理村民纠纷的经验总结为:快速介入,以情感人,公正处理。

  为了提高村干部处理纠纷的效率,周克军专门测量过从村部到最偏远住户的步行时间——24分钟。2001年村里规定:干部接到群众举报或求助后,组干部必须15分钟内赶到现场,村干部必须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且限时24小时内处理完毕,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就是凭着这样的工作制度和负责精神,香什村群众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到99%,18年时间全村无一人上访。

  2002年8月的一天下午,周克军正在乡里办事,一位熟人告诉他,村口聚集了一大帮人,手拿着刀子、棍子,像是要打架。周克军一听,二话没说,骑上摩托车急忙往村里赶,并打电话通知所有村委干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10分钟后他第一个到现场,23分钟后最后一名村干部赶到现场。他们迅速控制了现场并及时制止事态发展。经过村干部3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事后一位当事人说:“幸亏干部及时赶到,如果再晚来一会儿,肯定出事。”③43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