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光:沉默中的三次爆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6:57 大众网-齐鲁晚报

  谭旭光:沉默中的三次爆发

  谭旭光的梦实现了。

  这是一场国际马拉松比赛,他不声不响地跑着。你以为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选手,但当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时,你才发现,他竟然是冠军。

  他就是谭旭光。

  “他总是跑得比别人快,想得比别人远,不被周围人理解,只有当这些‘狂话’被实践验证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对的,这也是10年时间,他把潍柴从困境推到峰顶的原因。”

  拯救潍柴

  从1998年7月10日上任之初贷款1000万元给职工发工资,此后10年谭旭光再也没贷过款。

  2008年6月29日,记者来到潍柴的当天,恰好是谭旭光执掌潍柴整整10年零两天。西有济南,东有青岛,潍坊在山东的版图中没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对于谭旭光来说,在潍柴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地方国企领导,是再安稳不过了。但谭旭光走出了不同的路,他将潍柴拉出泥潭,又推上了风光的顶峰。

  谭旭光16岁进入潍坊柴油机厂。进厂后从基层员工做起,所有的岗位都干了。1986年,谭旭光被派往国外负责国际市场业务。

  1998年潍柴到了非常艰难的地步。产品积压严重,全厂1.4万人,职工6个月没有发工资,内外债3个多亿,企业濒临倒闭边缘。“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接手潍柴。我最后觉得应该接。我们都不希望眼看自己所在的企业破产关门。”

  1998年6月27日,谭旭光正式履新。当天上午10点,谭旭光在1000人大会上给全厂干部职工立下了军令状,首要一条是补发两个月的工资。当时潍柴的账面上只剩下8万元,谭旭光想到先去银行贷款。“7月9日我一直在银行行长的门口等”,最终行长给了贷款,他说:“我相信你能把企业搞好。”第二天这笔钱按时发到了职工的手里。从1998年7月10日贷了1000万元以后,谭旭光再也没贷过款。

  他在任潍柴厂长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1999年10月19日,谭旭光从北京赶回潍坊,在德州发生了车祸,断了4条肋骨。当时企业刚恢复,老板突然不见了,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他断腿了,还有的说他出问题了。为开拓市场,谭旭光跟几个企业约好11月上旬去走访。两周以后还不能动,他让人扶起来把自己拉到厂里开了一个全厂大会,稳定了军心,然后去走访企业。一个企业老板说:“就凭你断了四根肋骨还来开拓市场,明年一定配你的发动机。”

  2000年12月30日,在接手潍柴两年后,谭旭光召开了一个全厂有线电视会议,他向全厂职工宣布,潍柴从今天起内外债没有了,“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下了很大的工夫。”

  更出色的还在后头:2004年初春,潍柴动力成功登陆香港证交所,成为内地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发动机企业;2005年8月,潍柴并购湘火炬,布下“黄金产业链”;2006年4月,我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欧Ⅲ“蓝擎”发动机下线;2006年8月,潍柴战略重组已经被ST的上市公司山东巨力;2007年潍柴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推出国内首台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蓝擎”动力发动机。一步一步,谭旭光从昔日的无名之辈成为如今的产业领袖。

  “父子”分家

  二者的矛盾并不是谭旭光与马纯济两位企业家的私人恩怨,而是两家企业不同的发展思路所致。

  谭旭光眼睛不大,声音激昂,“略懂二胡,做过指挥”,他最喜欢的曲子是《西班牙斗牛士》,“因为这支曲子比较牛气”。谭旭光属牛,他自我评价“是一个非常有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

  激情的人,干事情总是想干个第一。”

  在处理潍柴和重汽的关系上,谭旭光这种大胆、冒险的“斗牛士精神”也得以充分体现。

  1983年,在行政力量主导下,潍柴划归到新成立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麾下;1989年联营公司改组为中国重汽集团;2000年7月,国家分拆亏损严重的重汽集团,陕汽、川汽被独立出去;2001年1月,新的重汽集团成立,潍柴属于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

  双方第一次正面交锋“祸起发动机”。杭发厂始建于1958年,隶属中国重汽集团。2004年潍柴到香港上市,重汽承诺将杭发厂交其委托经营。2005年2月,潍柴动力向中国重汽支付8000万元定金,要求独家收购杭发厂。重汽反悔,决定收回管理权。当年11月,中国重汽任免杭发厂管理层,否认潍柴的计划。由此,潍柴与重汽矛盾激化。

  2005年,潍柴并购湘火炬。这是潍柴规划产业版图的关键之举,但此举遭到重汽阻止。此时重汽已在章丘建厂,双方的合作关系将转化成竞争关系。为成功阻止潍柴的行动,中国重汽内部发文,不允许潍柴去并购湘火炬;后给托管湘火炬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函,认为潍柴不具备并购资格;阻止无效后,重汽最终也参与了湘火炬的并购。

  长期以来,重汽对于潍柴的要求是,整个集团一盘棋,从重汽集团的角度来看,这种战略安排也无可厚非,但潍柴敏锐地意识到,潍柴发动机以10万台的产能,只能给重汽一家供货2万台,形成巨大的浪费。另外,现在发动机买方市场已经到来,与中国重汽竞争的其他厂商可能会抵制潍柴的发动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潍柴,不甘心坐在中国重汽这条大船上随波逐流。

  许多人用“父子决裂”来形容中国重汽与潍柴之间的关系。但很少有记者从马纯济(中国重汽董事长)那里得到他对谭旭光的看法。谭旭光也对马纯济避而不谈。两个企业家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潍柴的工作人员说,二者的矛盾并不是谭旭光与马纯济两位企业家的私人恩怨,而是两家企业不同的发展思路所致。2006年3月20日,山东省国资委“裁决”,潍柴与中国重汽正式分家,中国重汽持有潍柴厂的全部产权一次性划归山东省国资委所有。

  火炬一战

  当年以10.23亿元吸收合并湘火炬,很多人觉得他太蠢。“今天50亿元都不卖。”说到这里,谭旭光得意地笑了。

  在业内,谭旭光人称“谭大胆”。有种说法是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需要一批军用载重卡车。重卡发动机企业内无人敢接这份订单,而刚刚就任潍柴厂长不到一年的谭旭光,毫不犹豫地立下了保证完成任务的军令状,“谭大胆”的称呼不胫而走。2005年在“收购湘火炬”一事上,谭大胆的个性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2004年初春,潍柴动力成功登陆香港证交所,谭旭光手中一下子多出了14亿元人民币。德隆系崩盘后,湘火炬汽车集团正是唐氏兄弟为清还巨额债务四处兜售的资产之一。“德隆一出事儿,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机会来了。”谭旭光回忆。

  谭旭光看中的是湘火炬的重大战略意义。湘火炬控股的陕西重汽一直在中国15吨以上重卡销量上排行第二;法士特不仅在全国齿轮行业名列第一,其重型变速器单厂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谁控制了湘火炬,就意味着控制了中国盈利能力最高的重卡整车及零部件资产。但是,集团高层也有不同意见,对于偏居潍坊的潍柴能吞下并消化这个大家伙吗?湘火炬会不会拖垮潍柴?据说,这段时间谭旭光每天晚上奋战到深夜,跟他的决策层和智囊团共同探讨并购的可能性。

  2005年8月8日,竞标结果公布,潍柴以10.23亿元的天价获得了湘火炬,正好比对手万向集团8亿多元报价高出了2亿元。庆功会上,谭旭光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流下了泪水。

  在业界看来,假如按当时市值来算的话,潍柴支付的价格无疑太高。这10亿元中至少有2亿元属于风险投资,很多人觉得他太蠢。“今天50亿元都不卖。”说到这里,谭旭光得意地笑了。

  谭旭光说,“谭大胆”最初有贬义味道,后来褒义的倾向更明显。他们不知其背后隐藏着自己无数的艰辛和对市场敏锐的判断。“谭大胆是科学的大胆”。一名前来参观的领导问,一个国有企业老板改革创新的动力来自哪里?他说,企业内部的冲动和外部市场的压力。

  谭旭光用“不可复制”总结湘火炬一战。他说,做成这样的事情,中国不会有第二人。他认为,湘火炬一战带来的启示是,只要你自己是对的,你就要坚持下去,满怀激情地去干,要干就干成第一,而这背后要有科学的支撑体系。


文/片本报记者杨飞越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