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饰何时走上品牌营销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7:1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众所周知,青海藏饰旅游产品蜚声国内外,品种繁多。绿松石、孔雀石、喜玛拉雅天眼石、手绘唐卡、藏靴、藏刀、藏银手链、耳环、藏香……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青海藏饰,在经过数年风雨历炼后,目前已成为青海旅游纪念品的一张名片。然而,在琳琅满目的藏饰产品中,品牌产品却屈指可数,研发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长期以来受西藏、浙江等地藏饰的冲击,青海藏饰可谓是举步维艰,难以向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在深圳工作的青海籍鲁先生假期回来探亲,临走时想带几件像样的藏饰送给朋友。可是,转了很多卖场后发现,青海藏饰要么是没有任何牌子,要么就是外在包装大同小异,里面包装的东西也相差无几。细心的鲁先生还发现,在众多的藏饰产品中,居然没有青海本地生产的产品,大多数藏饰商店销售的都是些“外来货”。这让从事营销策划工作的鲁先生大惑不解。

  位于西门口的水井巷市场是青海藏饰在西宁最著名的零售集散地,大大小小、规格不一的藏饰店多达30余家,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名气。很多外地游客或西宁本地人选购藏饰品多来此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是这样一个颇有名气的藏饰零售市场也像鲁先生所说,所有的藏饰销售店中青海本地制造的藏饰产品寥寥无几。据商家说,这里的进货渠道虽然不同,但是货品的来源却大致一样,一般为国内的西藏、浙江和国外的印度、尼泊尔等。“青海本土的产品目前尚未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模式。”一位姓苏的老板告诉记者。

  苏老板说,青海本地生产的藏饰非常少,即便是有但规模也不大,一般以家庭式作坊为主,主要是仿造产品,形式雷同,缺乏包装。苏老板认为,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青海的商家大多不愿投入藏饰商品研发。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往往是新产品刚刚开发出来,其他商家马上就会效仿,产品的独特性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使得商家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往往地域特征浓厚,因而成本较高,商家不愿冒险投资。

  苏老板拿来一条“珊瑚项链”对记者说:“看起来这是一条红珊瑚项链,其实是仿造的。原料是白珊瑚,成本很低,染色后做成红珊瑚项链,大多顾客都分不出真假,而价格却相差几十倍。一般红珊瑚的市场价已经攀升到200元左右一克,而仿造的一条项链成本只需要几块钱。”

  几位前来青海旅游的上海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青海藏饰虽外观好看,但档次悬殊不大,包装过于简单。不能满足游客们多元化的馈赠需求。很多外地游客都知道青海有青稞酒、藏饰,可是来到青海后,却只能买到品牌青稞酒却买不到品牌藏饰。“青海藏饰产品的开发缺乏新意。比如今年是奥运年,随着奥运脚步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选择纪念品的时候,都希望能包含奥运的元素。青海藏饰在这方面显然是走在了市场需求的后面。”一位上海游客说,现在青海市场上出售的各类藏饰纪念品与收藏品虽然品类众多,但因为随处可见,谁都能买到,体现不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能给游客们留下深刻印象。

  一位外地来青海做藏香生意的经销商说:“青海藏饰品牌匮乏的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我们知道,品牌建立是在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基础上。有形是指产品的新颖包装、独特设计、以及富有象征吸引力的名称等。而服务是在销售过程当中或售后服务中给顾客满意的感觉,让消费者体验到做真正‘上帝’的幸福感。从长期竞争来看,青海藏饰建立品牌营销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途径。”

  西宁一家专营青藏饰品店的张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青洽会、环湖赛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和青藏铁路的开通,来青海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青海藏饰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青海藏饰若想走出家门,毫无疑问要走品牌营销之路,树立营销新理念。传统的藏饰商品大多在生产和工艺环节考虑较多,而在提炼藏饰产品所应承载的特质文化方面投入较少,这是导致藏饰产品形式雷同的根本原因。更新观念,加强藏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市场销售,最重要的是对藏族独特文化要素进行研究和提炼,并将其融入到藏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文化要素的多元化,会促进产品形态走向多样化;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可以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创造更大的消费市场。(作者:王琴)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