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陇上文物的地震之殇(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8:07 兰州晨报

  陇南亦未幸免

  另一个重灾区是陇南,车到陇南地界,马路两旁、公园里、广场上,到处是搭建的帐篷———这里的防震还远未结束。陇南市文化出版局文物科的小吴忙着整理各县区的汇报材料。她说,仅该市就有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成县西狭颂、礼县大堡子山秦公陵园遗址、徽县新修白水路摩崖石刻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损。

  “红色经典”哈达铺的建筑物多为土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红30军军部旧址、游击司令部、红二方面军军部东厢房(李达旧居)、哈达铺苏维埃政府旧址、哈达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的民宅、关帝庙团级以上干部会议旧址等古建筑均遭重创,主要是房屋开裂、倒塌,结构变形。

  这次地震,甘肃共有4件一级文物受损,其中3件就是礼县出土的先秦时期青铜器。都存放在礼县博物馆,地震时从架子上摔下来造成局部断裂受损,包括对凤纹方壶(虎足断裂)等,这些均属大堡子山墓群圆顶山秦贵族墓出土的国家珍贵文物,出土时就有破损,专程送到北京经专家修复,此次地震再受创伤,修复难度极高。

  “新修白水路记”石刻位于徽县大河店乡瓦泉村白水峡,在徽(徽县)白(白水江)公路(即白水路)左侧石崖之上。白水路是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将原唐代由陕西关中长安至四川成都经河池(今徽县)境内的清泥路,改道修建的河池驿(今徽县银杏村)到长举(今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辖地)的陕甘入川咽喉重道。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陕甘总督杨昌浚对此路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拓宽整修,道路“可并辔而驰”,商运旺季时“行人骡马,日以千计”。“新修白水路记”为书法家雷简夫斗书,碑文颜体正楷,撰书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石刻详述了白水路和青泥古道的开修及变迁事实,文句练达,字迹遒劲,刻功老到,不仅是一篇修路记,更是一部900多年前陕、甘、川交界地带交通状况的史料和宝典。地震导致石刻岩体移动、下沉,石刻表面裂缝明显;保护亭倾斜,上盖瓦破损,顶崖流水直接透流碑身,需加固岩体、修建引水渠或开凿排水槽,并重修保护亭和看护房。

  在莲湖公园的武都区博物馆大楼、展厅、陈列室、库房(720平方米)全成了危房,三河镇的福津广严院———省内唯一的宋代古建筑群房脊沉陷、房檐脱落,部分墙体倒塌,随时可能倾倒。除哈达铺外,宕昌梓潼文昌帝、羊马城遗址、马土司府等房屋开裂、倒塌,结构变形。康县的咸丰塔、白马关古城墙、谈家院古民居、龙凤桥,两当县的杨店古建一条街、文庙大成殿、香泉寺,文县文化馆文物库房、合作化桥、文昌楼、观音楼、抗日楼,徽县的大河店修路碑、吴玠墓碑、城隍庙大殿、晋升古宅、尹老宅等,礼县的祁山武侯祠墓址、周氏节孝牌坊等古建筑均不同程度受创,各县博物馆无一幸免。

  西狭石刻之损

  从武都驱车往成县,在山道上途经西狭风景区西口,看到满山翠绿,景色宜人。成县的文物损毁上报材料上显示,西狭颂碑刻上部约4100平方米岩体疏松裂缝,碎石滚落,受损严重,需尽快加固。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县城西南20里处天井山麓的鱼窍峡内,峡谷两旁山势陡峭一泓中流,在峡口汇成一潭,潭左有摩崖石刻《惠安西表》,即著名的《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距今1800年。石刻上的“西狭颂”三字是国画大师李可染1982年书写的。《西狭颂》是著名的“汉三颂”(《石门颂》、《西狭颂》、《阁颂》)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高2.2米,宽2.4米。颂文为汉代当地士人仇靖撰书,字体为汉隶,主要记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率领民众开天井道的政绩。

  在西狭东口,不远处公路上横放着一张桌子,桌前立着一块“临时办公室”的牌子,桌旁坐着一位女士,叫苏永会,是西狭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因震后山上不断往下掉石头,景区从5月13日起封闭,工作人员轮流值班。

  苏永会说,到现在山上有时还掉石头,震后一个多月许多来看石刻的游客都被值班人员解释劝回去了。“刚才(旅游局)局长还打电话说,最好别让记者进去了。”正说间,一辆出租车驶来,车上下来一位游客,经苏永会解释后怏怏离去。翻开值班的记录本,记的内容大多也是劝退游客的事。

  奎星楼楼下的黄土坎垮塌很严重,陪同记者采访的成县县委报道组成员吴挺栋说,成县党校等20多个部门都在坎下的区域办公。沿着一条不宽的柏油老路往上走,经过一个有洞门的旧建筑,顶上的瓦都碎落在洞门旁。吴挺栋告诉记者,这是成县现存最古老的城门,框架一直较完整,这次彻底飘摇成了危楼。

  6月20日,成县博物馆馆长张建文到北京领了一个大奖:此次大地震发生后,该馆在不到半小时时间里,将全部馆藏文物装箱集中到安全处所,保险柜平放,馆里所有受损情况汇总上报,措施及时、到位,被国家文物局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这在全省文物系统也是独一家。

  该馆管辖的另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挺碑(全称《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俗称吴王碑,系南宋抗金名将吴挺神道碑。碑体高出地面6.18米,宽1.87米,厚0.46米,重350吨以上。碑亭有塌陷,围墙开裂、倾斜,附属文物三号望柱砂岩大片脱落,所幸碑身毫发无损。前一页

[上一页] [1] [2]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