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着飞沙走石进羌寨找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8:17 南方日报

  广东援川卫监队走遍汶川理县343个安置点149条村,确保灾区饮水食品安全

冒着飞沙走石进羌寨找水
广东卫生监督队员冒着余震危险在废墟上检测水井水质。

  本报讯(记者/陈枫通讯员/刘师祺严维娜)大震过后,如何防止水源污染、食物中毒和传染病传播?一个多月来,广东援川卫生监督队冒着山体滑坡、公路塌方的危险,翻越夹金山、梦笔山两座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走遍汶川、理县12个乡镇、343个安置点、149个村,实现驻点镇村卫生监督“全覆盖”。

  汶川是我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有近3万羌族人口。每天行走在高山羌寨之间,广东队员与当地老乡结下了深厚友谊。

  飞沙走石中,穿越生命补给线

  广东援川卫生监督队5月22日凌晨抵成都后,立即走西线,穿越理县、汶川的生命补给线。在爬夹金山时,看着从半山腰劈开的、狭窄的盘旋公路,队员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走到海拔3800多米时,3辆车发出求救信号,其中一辆爆胎,另两辆油不够。到4300多米时,迎接大家的是低气温、大风沙、强紫外线,一部分队员出现轻度的头痛、胸闷等高原反应症状。

  到理县后,车队一分为二,一半人留下支援,一半人继续朝目标汶川前进。沿途悬崖峭壁,烟尘滚滚。几次滑坡就在车前哗哗滑落,大块的石头咚咚落下,车辆只得急忙后退。从理县到汶川短短的56公里路程,竟花了4个半小时。

  “鸟声,耳鸣声,飞沙走石声,声声入耳;食事,饮水事,疫病防治事,事事关心”。广东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援川卫生监督总队副总队长谭德平介绍说,队员们不顾劳累,每天行走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羌寨,走遍了村里的灾民安置点,第一时间将消毒、杀虫药品分发到灾民手中,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进行环境、饮用水消毒,将饮食卫生等防病宣传资料发到每家每户。同时给村民免费发放治疗感冒、肠道疾病的药品。几天下来,大家都被晒成了“黑珍珠”。

  找到干净水源,村民终于能洗澡了

  由于地震,灾区饮用水源有的浑浊、有的枯竭、有的可能受到污染,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村民挤住在狭小的帐篷里,每天依靠送水车供应有限的饮用水,天气炎热,满身臭汗却无水洗澡,衣服也无法清洗,很多人因此患上不同程度的皮肤病。

  广东援川卫生监督队的一个重任,就是找干净水源。队员甘日华被卫生部聘为抗震救灾饮用水卫生专家。他找来了村支书,了解水源分布情况。当得知村内有一口深井水因地震过后怕被污染而弃用后,他抽出井水,拿出随身携带的快速检测设备,对水质进行仔细鉴别后,高兴地告诉支书,这口深井水通过消毒处理后,可供村民洗澡、洗衣。多日来困扰村民生活的问题得以解决。

  欣喜的村民把甘日华和队员们团团围住,向他们请教饮用水知识。甘日华把水质鉴别归纳成“望、闻、消、尝”四个字,让村民容易理解,又连夜赶写《关于抗震救灾饮用水有关问题的建议》,向卫生部成都指挥部紧急汇报。很多建议都被卫生部采纳,为解决灾区饮水问题作出贡献。

  爬上老羌寨,给孩子们送去惊喜

  理县古城村老羌寨,坐落在海拔3000多米高的山腰上,地震发生后,只剩下15户46人。断水、断电、断通讯。

  从乡里了解到老羌寨有6名儿童后,“六一”儿童节,队员们买了一批作业本、玩具、食品,沿着弯曲、艰险的羊肠小道爬上了老羌寨,给6个孩子送去礼物。

  当听说桃坪小学3年级的王晓龙小朋友的父亲在广州打工、未能联系上时,队员拿出手机,拨打他父亲的电话。因手机信号不稳定,过了许久才拨通。王晓龙流着泪说:“爸爸,我想你!”“龙儿,我也好想你!节日快乐!”听到这激动、开心的声音,队员们露出会心的微笑。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