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灾民满意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3日09:35 常州日报

  5月28日,常州援川过渡安置房建设大队开赴绵竹,经过艰苦的拼搏,仅用22天时间就完成了绵竹一期援川过渡房建设任务,并在全省13个城市中最先通过工程验收。

  三变施工地点

  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灾区建设过渡安置房。江苏省对口支援的是绵竹市,这是一个县级市,人口有53万,而受灾人口就达51万多。市委书记范燕青对常州对口支援四川灾区建设作了重要批示,市长王伟成也提出了明确要求。5月20日,江苏省援川建设过渡安置房一期工程迅即在重灾区之一的绵竹启动。常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王鸣军带领先遣人员赶到绵竹。

  绵竹92%的房屋成为危房,53万市民住在路边帐篷里。灾民可到集中安置点领取食物,而先遣人员只能就着矿泉水啃干粮。耐心等待三天,可省指挥部仍没给常州明确的任务,急!急!急!

  等!等!等!市建设局副局长潘企强坐不住了,他不顾自身患有严重高血压,主动向局党委请缨,要求由他来指挥常州援川建设工作。5月26日,潘企强赶到绵竹先后三次变更施工区域,任务一次比一次困难。百余名施工人员听从调遣向施工现场开进,2万多平方米的现场摆开了战场,大会战开始了。

  被称为2-1、2-2地块的是绵竹东北镇双胜村的农田,田里还种着庄稼。平整场地原先是由当地政府组织人员进行,因无力组织施工人员,当地政府与省建设指挥部协商,省指挥部同意场地平整工作由江苏施工人员承担。这一变更让常州施工人员为难,常州施工人员都是搭建板房的,没有场地平整人员,怎么办?已成立的常州建房临时党支部提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9名党员冲在一线,72小时奋力苦战,硬是完成了施工难度较其他城市大3倍的场地平整工作,光是铲掉30厘米深的耕基土就有23100立方米,平整推土总量79210立方米,清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变被动为主动

  全省13个城市争分夺秒抢施工进度,各个城市都在争“抢”材料,常州施工现场较偏僻,运往常州施工现场的材料常常半路被截,如何做好科学安排,保障施工材料进场,化被动为主动,是常州援川建设指挥部最为关心的工作。常州施工人员采用样板房引路的方式,让所有施工人员清楚过渡房建设所需材料、工艺,指挥长王鸣军与材料员王剑兴等人轮着蹲守在省建设指挥部发材料现场,不少人员眼睛熬红了、嗓子嘶哑了、人累病了,可没有一个退缩。材料供应有了保障,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了。

  联手合作争上游

  20多天完成过渡安置房的搭建,光靠苦干不行,得科学调配,合理组织施工才行。作为施工现场总指挥的潘企强,发现材料供应脱节问题解决后,各工种交叉作业才能确保施工进度不落后。他看到徐州施工场地紧靠我市工地,两市各有优势,可各展所长,施工进度还可加快。于是他主动找到徐州指挥部人员,提出两市合作完成搭建任务的设想,徐州也为施工进度太慢而焦急。两市一拍即合,强强联手,各司其职,极大地调动了两市施工人员积极性,施工人员的体能也发挥到极限,使得两市合作搭建过渡房的速度领先于全省其他城市。同时又有现场监督人员在现场监理,施工质量也有了保证。此举得到前去绵竹考察过渡安置房的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等领导的充分肯定,梁书记说:“常州、徐州合作搭建形式好,优势互补使得两市工程进度处于领先了,这样的合作方式要总结,一定要让灾民住得满意。”

  创新赢得赞誉

  灾民遭了大灾,灾民的安置更应该体现人性化。按原先设计要求,厨房间的洗菜池是用砖砌的,既挤占地方,又不利于灾民入住后做清洁卫生,还费工费料。常州建设指挥部经过集思广益,决定采用长三角铁架安洗菜盆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说干就干,上千三角铁架由常州指挥部掏钱发外加工。改进后的洗菜池美观可靠,做清洁工作也方便,连住在附近帐篷里的居民,到现场厨房看过后都说:“常州施工人员考虑得真周到。”

  与洗菜池一同改进的还有居室门口的防渗板、屋檐接雨水的明沟等,原先设计的防渗板很短小,根本起不到防止雨水渗透的作用;屋檐明沟易积水,常州施工人员主动与省指挥部设计人员沟通,作了些修改。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张大春来常州安置房进行抽验时,感慨常州施工人员肯动脑筋。在绵竹市其他地方安装过渡房的单位纷纷上门取经,对他们的安装也作相应的改进。

  后勤保障有力

  地震发生后,当地水源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上百人的吃水难住了指挥部人员。在抢险救灾的解放军及绵竹市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自来水管敷设景观大道处,13个城市用水全靠这根口径不大的水管,常州的施工现场离景观大道有2公里多,水要么放不出,要么就得等到深夜才有水。于是,常州建设指挥部敷设了一根2公里长的水管,施工人员洗衣、擦身用水不愁了。此后又在施工现场附近打了一口深井,施工用水也有了保障。上百人的饮水每天要上千瓶矿泉水,指挥部周小平等人天天到绵竹市区去拉,做饭也用瓶装水,为的是保障施工人员健康。

  施工人员住的帐篷先后搬了三次,每次都是指挥部人员搭建的,为的是尽量节省施工人员的体能。说起工地食堂,连紧靠的南京施工人员都说“常州工地食堂办得好,一日三餐,天天有花样,看得我们都眼馋”。施工人员有人患病,指挥部周小平、黄英豪、冯明道等人给病员端来病号饭,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碰伤了手脚,又是他们带着伤者到附近的255军队医疗点去治疗。

  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长,要建起符合要求的上千套过渡安置房确实不易,常州援川过渡安置房建设大队不光做到了,而且还创造了全省13个参与建设城市中质量抽验一次性合格的先例。常州援川过渡安置房建设大队为我市人民争了光,常州人民为有这样的建设“铁军”而感到自豪!向阳 景文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