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治冬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14: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大夫提醒

  文/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心脏五科主任医师 李松

  一到夏天,很多医院又开始了伏天的“天灸”等治疗方法,那些有颈椎病的,冬天常发关节炎的,还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在医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种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选用某些中药在伏天进行穴位的贴敷、针刺、穴位注射、拔罐、刮痧等治疗其实是运用了中医“冬病夏治”理疗。

  所谓“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在夏天对冬季常见的一些比较难治的、具有寒邪特性的慢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因为在冬季,阴气上升,人体容易受到寒邪侵袭,积聚日久导致内寒,在冬天往往难愈,而到夏季,气温升高,人体阳气上升,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进行治疗,能最有效地驱风祛寒,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减轻症状,并预防复发的目的。

  “冬病”一般是指那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慢性腹泻、虚寒性的妇科疾病,还有肾虚引起的腰痛等等,它们都具有中医所讲的脾胃虚寒、肾气虚的特点。

  其实,除了上面所讲的“天灸”、穴注、拔罐、刮痧等外治方法,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选用不同的中药内服或食物疗法也能起到温经散寒、驱除宿邪、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老慢支的患者一般与肺脾两虚、肾气不足有关,因此这些病人在夏季一般多选用黄芪、冬虫夏草、胡桃肉、淮山、山萸肉等具有健脾益气、补益肺肾的中药,而食疗上多选用乌鸡、老鸭、猪肺、白萝卜等与上述部分药材煲汤或粥。老胃炎的患者则多半有脾胃虚寒、经脉运行不畅的特点,所以临床多选用山楂、炒麦芽、茯苓、淮山、红枣、当归等具有健脾益气、温经散寒的药材煲粥来达到和胃健脾,消积除胀,行气镇痛的功效。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一般慎用或少用过于温热的药物,否则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肿毒等病变。夏季出汗多,也不宜用具有过度发汗作用的药物,否则会丧失津液,反而耗伤人体阳气。另外,过度使用补益之品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反而碍胃而出现腹胀、纳差等症状。在饮食上,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要多吃杂粮。也不可过食川菜、湘菜等辛辣食物等,以免内热过重。口味重的饮食则易生痰生湿生热,也是要避免的。生冷瓜果也应适可而止,以免损伤脾胃,进一步耗伤正气。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