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80后的昨天与王蒙的明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00:07  红网

  “文坛泰斗”王蒙先生近日在湖南卫视《零点锋云》大放厥词:“我对80后作品的整体印象,是‘没有昨天’,任何国家的年轻人都能写出来,缺乏中国特色。”王蒙先生表示,他对80后这种“躲避历史,没有昨天”的现状“深感忧虑”。(7月27日《京华时报》)

  对于“泰斗”之类头衔,我总能大度地一笑置之。人家一大把年纪摆在那儿,老大不易,中华民族历来便是一“敬老尊贤”(老则老矣,虽未必贤)的礼仪之邦,张一一之流缺乏中国特色的青年,还得巧言令色地习惯忍受人家居高临下的倚老卖老。

  年届古稀的王蒙先生,运动已构成他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于80后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话说,自然是“看过的非常有限”,大抵是书商为郭敬明同学密谋加入中国作协的光荣队伍时,把一两本形迹可疑来历不明的著名“畅销书”给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了几下下,于是乎,我们的王蒙老先生一边摘下老花眼镜,一边忧国忧民地感叹:我对80后作品的整体印象,是没有昨天!

  伟大领袖毛主席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姑且不论王蒙先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抽样”结果是否有效,也无须去考证一二剽窃犯的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我国80后的整体实力和最高水平,有俩问题就很值得我们反思:王蒙先生曾一度贵为作协主席之尊,既然80后的作品“躲避历史,没有昨天”,他老人家为何就没有早些给解决?王蒙先生在其位时,对80后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缺乏基本的关怀和正确的引导,最终才导致这一局面的隆重诞生,鉴于是,是不是也难辞“不作为”之咎呢?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蒙先生这一“事后诸葛亮”此番对80后作品的批评和质疑,好比是自己扇给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王蒙先生的作品,我看过的也非常有限。作为在国内首开“意识流”小说的“先驱”,王蒙先生引为骄傲的《蝴蝶》和《春之声》等作品,其实不过是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一些“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初级模仿和简单复制而已,与杜雅尔丹《被砍倒的月桂树》、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伍尔芙《墙上的斑点》、乔伊斯《尤利西斯》等这样一些世界级的“意识流”巨著较真比较起来,王蒙先生模仿和借鉴的手法,还显得相当地稚嫩与生疏,只能说是“得其形未得其神”,既缺乏可读性,也看不到任何的责任与担当,读王蒙先生的作品,我同样也无法不充满“忧虑”。

  如果说,80后的作品真的是“没有昨天”,那么,我敢断言王蒙先生的作品一定会“没有明天”,注定将湮没无闻、得不到代代相传。

稿源:红网 作者:张一一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