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月开支超10元照样很“李向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04: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月开支超10元照样很“李向群”
担负重大演习任务,连队官兵表现出色。

  文/图 记者刘海健 通讯员李华敏

  李向群生前每个月只开支10元钱,学习他是不是也要死抠这个花钱标准?连队的电脑室限时开放是否合理?把被子叠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是不是浪费时间?

  1998年的夏天,在长江抗洪中牺牲的“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继李向群之后,李向群生前所在的广州军区某师九连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3人被全军表彰,12人次被军区评为先进个人,17人荣立二等功,46人荣立三等功。人们称赞“李向群连”是个“人才辈出的英雄集体”。

  每个月只开支10元合理吗?

  从李向群牺牲后,作为“李向群精神”的延续,李向群的“月开支10元计划”就成了连队不成文的“消费标准”,连队战士列出开支计划,把10元钱作为了月开支的底线。官兵们更是以此为荣:一把牙刷用到变形还在“超期服役”;一双袜子补了再补,还不敢轻易扔掉;许多战士平时几乎不敢用钱,甚至有的战士还让家里寄钱来存入“小银行”,连队甚至一度还把这当作学习李向群精神的典型。

  然而,这一连队传承下来的光荣传统却受到了“挑战”。2004年底的一天下午,请假外出的“李向群班”第五任班长邵云花费3400多元钱从商场捧回了一架崭新的电子琴。一场巨大“冲击波”在全连掀起,“李向群班”班长成为打破“月开支10元计划”的第一人。

  邵云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榜样是一面旗帜,而不是一个模子。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传承。”

  邵云入伍前就读于岳阳师范学院声乐系二年级,作为一位热爱声乐的“发烧友”,从2001年入伍的那天起,邵云就梦想着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电子琴。然而,当兵来到英雄连,他的这一小小梦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连队学李向群已经走进了一个片面强调节俭的误区。

  邵云勇敢地“挑战”连队传统的第一步,给连队带来了一场观念上的震动。按照“光荣传统不能丢,具体做法不拘泥”的思路,连队大胆提出不把官兵合理需求看成思想问题,不把适度消费看作大手大脚,不把战士追求实现个人价值看成是动机不纯。他们及时把“月开支10元计划”提高了20~50元。后来,连队不再作硬性规定,只作为一个参照标准,要求战士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提倡为学习成才合理消费。

  电脑室限时开放是否合理?

  前年,一些战士给连队提意见:应当取消对网络室开放时间的限制,便于战士们学习电脑知识,方便日后退伍就业。连队领导不动声色,先是悄悄地对网络室开放时间解除了限制,然后在暗中做起了统计。

  一段时间之后,时任连长的黎友成在会议上公布了全连网络室使用的一组数据:限制时,平均每人每天上网0.5小时,五公里成绩平均21'15〃;未限制后,平均每人每天上网0.8小时,五公里成绩平均22'5〃。看到官兵们低下的脑袋,黎友成继续说:“对我们军人来说,武艺不精,又怎么能有效履行使命?要想成才,就要统筹分配自己的时间、合理优化学习的结果。”

  “我凭什么要把子弹打在靶上?”

  “我凭什么要把子弹打在靶上?”说这话的,是九连的训练尖子小莫。九连原指导员肖海讲了他刚上任后不久的一件“挠头事”。2001年4月,团里要选拔一批骨干到教导队集训,在连队训练站排头的小莫以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入选,却听说另一名训练成绩和民主评议都不如自己的战士通过关系已经内部“搞定”,一气之下,小莫在一次军事考核中故意打了个光头。

  连队党支部马上开始了“亡羊补牢”的工作,请求上级撤换送教导队集训的人选,并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公开道歉和表态。与此同时,他们在全团第一个进行连务公开和阳光操作,用制度来保证公平公正。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