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巴马恶补外交人气暴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04:36  钱江晚报

  出访十日备受关注

  奥巴马恶补外交人气暴涨

  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贝拉克·奥巴马26日结束在英国伦敦的访问,启程返回美国。尽管这次出访之旅备受关注,但最终能否在美国国内为奥巴马赢得更多选民支持尚属未知。

  出访十日画句号

  奥巴马25日抵达英国首都伦敦,26日和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共进早餐,接着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和英国首相戈登·布朗举行会谈。

  他还会见了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和非洲裔下院议员戴维·拉米。

  奥巴马受到英国民众热情欢迎。不少人在首相官邸外的大街上呼喊着他的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

  英国人吕西安·森纳今年39岁,是一名黑人。她对路透社记者说,她对奥巴马在总统竞选之路上获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奥巴马26日傍晚从伦敦搭乘飞机返回美国。自17日离开美国以来,他先后访问了阿富汗、科威特、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地区、德国、法国和英国。

  旨在恶补“外交课”

  奥巴马的官方身份仅为美国的一名参议员,因此其访问不可能产生实质性外交成果。欧洲分析家认为,奥巴马访欧的主要目的是恶补外交课,消除自己在总统竞选中的一个短处。

  美国部分选民认为,奥巴马只有40多岁,仅当过一任参议员,外交经验更是空白,对其在一旦当选美国总统后能否担负起美军统帅的重任怀有疑虑。而他的竞选对手、共和党总统竞选人麦凯恩当了26年的议员,经历过越南战争。两人的阅历差异很大。为了打消那些摇摆不定的选民对自己外交能力的怀疑,也为了填补自己在外交领域的空白,奥巴马展开了此次欧洲之旅。

  奥巴马选择出访德、法、英作为“补课的课堂”也有其考量。这三个国家是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传统盟友。奥巴马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和英国首相布朗讨论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时,要求三国向阿富汗增兵,帮助结束伊拉克战争。他试图以此表明,自己具有“领导”盟友的能力。

  奥巴马在访欧前,已出访了伊拉克、阿富汗等美国卷入的热点地区,以显示自己有能力统领“三军”打击“恐怖”分子。

  欧美媒体齐关注

  奥巴马的欧洲之行引起欧美媒体高度关注。奥巴马还没动身,欧美媒体对他的报道就已铺天盖地。虽然他只能带约40名随行记者出访,但报名的美国媒体记者人数有200多人。德、法、英的媒体也争先恐后为其开辟大块版面,特别是这三国主流报纸连篇累牍,全面报道他的访问。这与麦凯恩5月出访欧洲和中东地区时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照。

  访德期间,奥巴马在柏林市中心胜利柱旁发表演讲,听众超过了20万人,远远高于他在美国国内竞选时创下的7.5万人的最高纪录。美国民调机构皮尤进行的全球民调结果显示,奥巴马在英、法、德三国的支持率上升到了70%-80%,与4年前布什的竞选对手克里不相上下。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在欧洲如此受欢迎,尤其是受年轻人青睐,其风流倜傥、举止潇洒的个人魅力起了不小的作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与布什原先推行的单边主义大唱反调,感动了欧洲人。

  看淡民调支持率

  奥巴马离开美国这段时间,美国国内总统竞选局势仍然紧张激烈。

  奥巴马26日在伦敦说,自己的支持率或许不会因出访之旅而上升,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下滑。毕竟,他有9天时间不在国内,而美国民众更关心油价高涨、丧失抵押房屋赎回权等攸关切身利益的问题。

  不过,奥巴马认为这次出访相当重要,它“不仅意在突出国际局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而且令美国民众和各国领导人都了解自己的外交理念”。

  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在他出访之初出现下跌,此后逐渐回升。他的支持率23日为45%,领先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2个百分点;24日为47%,领先麦凯恩6个百分点;25日为48%,领先麦凯恩7个百分点。

  奥巴马竞选阵营中负责制定战略的戴维·阿克塞尔罗德告诉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选民更关注经济问题,因此民调结果并不能作为衡量奥巴马出访影响的准绳。

  杨舒怡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