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旭明:“大嘴”发言人谢幕公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04:37  钱江晚报

  一个是高调离任,一个是低调续任。短短几天时间里,教育部的两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和续梅完成了交班。

  王旭明在岗五年饱受争议,屡屡成为媒体时评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他的继任者续梅自然也成为了媒体最关心的话题。这一系列的人事调整,为中国的政府机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上了浓墨重彩的注解。

  7月23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正式卸任,出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作为国内比较有个性的发言人之一,王旭明在任时曾饱受争议,经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在他离职的消息被披露后,有记者在博客上撰文,称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服务媒体是门学问

  王旭明并不掩饰他对新闻发言人这个舞台的眷恋。对于自己失去的舞台,他只说了四个字:“欲哭无泪。”

  在获悉自己工作将有变动的消息后,王旭明依然履行着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职责。网上曾谣传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将要求留学生提前回国。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当天,他马上请有关部门提供准确信息,并在改编后以新闻发言人回应的方式发布到教育部的官方网站上进行辟谣。他清楚地记得这则消息上网的时间是当天下午4时。有意思的是,直到第二天中午,他还接到3个电话,要求对此事作出回应。

  “我会把要求澄清的内容抢在第一时间进行解释和澄清。这是考验新闻发言人及时应对的水平和能力。”王旭明说,他当新闻官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服务,在担任新闻发言人之前,他曾经当过5年新闻处处长,那个岗位培养了他对媒体的服务意识。

  “服务媒体不是吃喝给钱。”在王旭明眼中,服务媒体是一门学问。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在服务媒体过程中,除要及时准确地传递政府信息外,还应具备新闻策划以及与媒体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5年时间,100多场新闻发布会,上千次记者采访中,王旭明恪守着这一信条。他说:“想要把政策说明白,念文件看似最明白,其实并不明白,要把那些内容吞到肚子里滚烂后再用自己的话反嚼出来,才能让记者明白,让百姓清楚。而这个过程还要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生动、有效。”

  经历丰富十分自信

  “我在记者岗位上干了7年,我了解记者工作,知道哪些内容是记者想要的,也知道什么样的新闻发布方式能吸引记者的眼光。”王旭明对此一直十分自信。甚至有人曾曝料说,有时王旭明在主持新闻发布会时见记者不能问到“点儿”上,他自己会十分着急,甚至会自己跳出来以网友的身份提问。

  “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王旭明,中国实际上只有一个王旭明。”对于这样的评价,王旭明欣然一笑。他说:“独特的经历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太重要了,是历史和经历把我推上了这样一个历史舞台。”

  在当记者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之前,王旭明还有过7年的教师经历。“如果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在铁路一线的工作经历,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当过医生、护士,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当教师的经历,那他们在新闻发言人岗位上多多少少会有些欠缺!”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王旭明觉得自己既了解老师和学生,又了解媒体,同时还了解国家政策。

  “我做过老师,我知道如何让45个学生的眼光集中在我身上,并且喜欢我。因此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我也同样知道如何让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记者的眼光集中在我身上,这不是只靠手里的几份材料就能做得到的。”

  凭借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人缘,王旭明自称已经“降伏”了几位资深的媒体人,有的甚至比他更年长。

  “在很多人眼里,新闻发言人是个官员,但我认为新闻发言人更应该是个搭桥的人,桥的一边是政府和制定各项政策的行政部门,桥的另外一边是公众,桥上走的应该是媒体。”王旭明说,“桥的旁边还有公路铁路,搭桥人如果功夫高,就能把人吸引到桥上来,并通过媒体把桥两头的声音都传达出去。”

  王旭明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而且能够把搭桥人的工作干得很漂亮。在谈到自己的离职感受时,他说:“一个好的新闻发言人是稀有动物,请你们继续像保护熊猫一样保护他们。”

  个性发言惹人争议

  “我再傻也不至于不知道官场运行的规则。干这一行,能不说就不说,能少说就少说,往往是不说少说低调者才能升官。”但王旭明还是选择了“说”。

  “中国教育成功论”、“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名校生养猪论”……几乎每次,只要他出现、说话,都会被媒体、公众抓住尾巴,大肆批判,有人称他是给教育部“添堵”的官员,有媒体甚至曾公开发时评长文,要求王旭明辞职。

  对于王旭明的离任,教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王旭明平时表现随便了一些,自己发挥的东西多了一些。”该官员说,作为新闻发言人,对于政策的解读要求一是一,二是二,不让你有个性和任何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国办和外交部等单位的新闻发言人,每句话都是经过严格考量的,但王旭明在所有新闻发言人中显然是与众不同的。

  到了告别的时刻,部里的一些同事并不掩饰对王旭明的看法。“在部里,这样善意的提醒太多了,很多人都劝我好好反思一下。”但在王旭明眼中,教育部门新闻发言人的义务之一就是提升大众的教育观念。

  王旭明很喜欢在新闻发布会上点评一些媒体对教育工作的报道,有表扬,也有批评。他说自己是性情中人,看到好的报道,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提到媒体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宣传,他几次提到“媒体表现出可以理解的冷漠”,以至于在2006年9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指出,国家为了让困难学生上大学,已经拿出几百亿元资助这些孩子上大学,建立了包括“奖、减、贷、助、免”的一套资助体系,而最近看到很多媒体还是在炒作个案,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这往浅了说是无知,往深了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这段论述后来被称为“媒体无知论”。

  事实上,王旭明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观点成为媒体抨击的对象。

  “我希望做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新闻发言人,我想公众期待看到的也是一个能哭会笑、有着丰富情感的人,哪怕偶尔有一点失态,而不仅仅是政策的传声筒。”

  在王旭明从事新闻发言人的5年间,各种场合中记者尖锐的提问他都面对过,但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无可奉告”这个词。“我以前当记者时有过被搪塞和推托的经历,因此我做新闻官时要尽可能不去搪塞和推托。”

  “在中国做一个和国际接轨的新闻发言人太难了!”王旭明由衷地感慨。2005年,他随团到美国访问,在和联合国前秘书长的新闻发言人对话时,提了一个问题:“您作为新闻发言人,除遵循一些共同的东西外,如不能讲假话等,您是如何展示自己个性魅力的?”对方的回答是以下的几个字:“简洁、幽默感、适当把握分寸”。

  “这些理念已成为我追寻的目标,我在新闻发言人的岗位上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王旭明说。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