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长间公开叫板值得鼓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05:20  舜网-济南日报

  舒圣祥

  “杭州市的市长和副市长们,每个人都要聘一名信访联络员,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杭州市信访局日前发布《关于选聘市长信访联络员的公告》,随后吉林省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鸥在自己的实名博客中公开“炮轰”这一信访联络员制度,提出七点质疑,引来网友广泛关注。

  显然,杭州要选聘的“市长信访联络员”,是一种“义工”性质的安排,旨在调动民众监督积极性;同时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考虑:当隶属政府序列的信访部门工作失效或者低效时,如何通过序列外措施实施补救?在这个意义上,“市长信访联络员”是对信访官员工作的一种反向监督,有利于提高政府信访部门的工作效率。而四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鸥的“炮轰”,则主要是对“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有效性和持久性的质疑。尽管某些质疑确实很有道理,但是我并不同意李鸥的“我国信访制度已经建立得相当完善”、“该制度的建立会导致信访局成为虚设机构”的观点。信访制度需要完善,这是毋庸置疑的。需要质疑的是:“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是不是完善信访制度的好办法?

  换句话说,李鸥直接否定了完善信访制度的必要性,这或许要比承认这一事实但做出了并不算完美的改进更糟糕。毕竟,实施“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并非劳民伤财的坏事,我们不妨看看杭州究竟会如何去做,又能否取得一些效果,回头再发“形象工程”之类的帽子也不迟。

  在笔者看来,最值得关注的倒是“市长之间公开叫板”这一现象。地方政府每发布一项轰动性的新政策,难免遭到一些质疑,这并不奇怪;可是,另一地的副市长公开“炮轰”别处的新政策却比较少见。这也使得“市长之间公开叫板”现象的评论价值,事实上超过了争论所缘起的“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本身。

  “市长之间公开叫板”与普通公众对地方新政的质疑,最大的不同在于:普通公众的质疑主要是基于“主人”对“公仆”的视角以及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关切;“市长之间公开叫板”则更似一种在公开平台上进行的施政智慧较量,而所有的公众都是裁判。这种“公开的较量”不仅有利于促进施政智慧的提升,而且也在事实上成为一种竞争状态下的官员自我加压——— 你要说别人不行,你就先得让自己努力行;同样,别人说我不行,我就偏要让自己行。

  此外,相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地方政府领导会对政府实际工作的情况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和理解,因此这种起点公平的“公开的较量”,更有可能直指对方工作失误或政绩意图的关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政府信息公开”,值得鼓励。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