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震后,14位游客困在几十米高吊厢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05:40  燕赵晚报

  核心提示

  观光索道出现故障,报警装置自动断电,将14位游客困在了几十米高的索道上。

  余震中,半空的游客惊恐不安,而大地的震颤又加剧了吊厢的晃动。更为可怕的是,后来还下起了雨……

  一场生死救援开始了!

  历时27个小时,11名台湾游客,2名大陆游客被成功救下。但是,最后一个句号,没有画上……

  ■代康口述史/都江堰市灵岩山景区

  那是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下午,14位游客被困在半空

  都江堰市确实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青城山、都江堰、二王庙……站在灵岩山景区的最高处,这些闻名世界的景点尽收眼底。但在5月12日,灵岩山这个旅游胜地,变得狂躁不安。

  那是一个令人黯然神伤的下午。随着剧烈的地动山摇,观光索道出现故障,报警装置自动断电,将14位游客困在了几十米高的索道上。看着半空中的游客,工作人员心急如焚:因为索道脱离了轨轮,如果启用备用电源,电机的强大拉力会将塔架拉倒,所以只能用人工施救。然而,景区内懂得救援的维修工全部受伤。余震中,半空的游客惊恐不安,而大地的震颤又加剧了吊厢的晃动。更为可怕的是,后来还下起了雨。瓢泼大雨中,山崩地裂,巨石飞滚。

  三十个小时后,13位游客成功获救。但是,当救援人员艰难地靠近最后一名台湾游客时,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纵身跳了下去……

  两间客房大小的巨石,推平办公室“跳”上了二楼

  5月12日下午,本该在办公室开每周一次的例会,但这一天,海拔较高的灵岩山上春光明媚,我们就把会场搬到了茶园。是鬼使神差吗?命不该绝吧。

  两点半左右,山中传来轰隆隆的声音,那种声响又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怪怪的,非常沉闷。我的第一反应是山体滑坡,但马上又感到大地在颤动,像筛子一样不停地晃。随后,地面开始像波浪一样起伏,我能看到不远处的一棵小树突然长高了,又突然矮了下去。它就在波峰波谷中不停地长高变矮。

  没有人经历过这样强烈的地震,我们六名与会人员手拉手蹲在地上,感到有些怕。突然,“咔吧”一声巨响。我抬头一看,一块两间客房那么大的巨石,在山腰撞断一棵胸径超过1.2米的千年楠树之后,又挟势下冲,撞倒了移动公司的信号发射塔。紧接着,它又推平了我们公司中层人员的办公室,直接“跳”上了宾馆的二楼。

  没多久,又一块差不多大小的石头,贯穿了景区内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二层木制别墅,直冲着我们滚来,幸好被一棵胸径约80厘米的楠树挡住了。

  第一波地震过后,我立即喊叫自己的员工,让他们组织山上的游客到停车场集合。我则跑到索道的上站,看看那里有没有情况。

  还好,索道的站房没有倒,空中的钢丝绳还被拉得直直的。我松了一口气,这至少说明没有塔架倒塌。灵岩山索道全长2600米,上下高差350米,中间有23个塔架,如果有一个塔架倒了,后果就不堪设想。

  我刚松了口气,一位员工就从站房跑了出来:代总,我捡了一条命啊。我问他,索道上有没有游客,他喘了口气说,可能有14人。

  索道上的14名游客全部找到,并一一做了安抚

  我赶紧抓起地上的一个对讲机,但没有信号。索道公司有六名专业的维修救援人员,我必须找到他们。

  两名索道维修工从站房里跑出来,举着受伤的手说,地震时,他们正在上站,还有两名同事在巡线,另外两名在7号塔架上检修风速仪。刚开始地震时,7号塔架上的高天翔很生气地通过对讲机向上站喊叫:搞什么鬼?想把老子摇下来啊。接着他又喊了一句,都江堰全城在冒烟……然后就没有信号了。

  我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得知2点15分有一个11人的台湾旅游团从下站上了车。按照平时每秒一米的运行速度,地震发生时他们应该在10号到14号塔架之间。我越想越急,冲着几名工作人员大吼,还愣着干吗,找人去啊。我又喊来公司保卫部经理,让他火速骑摩托车下山,向政府求援。

  随后,我又赶到景区停车场,向那里的游客亮明身份,动员他们到山下躲避。根据我看过的资料,强震之后必有大雨,只有到了山下,政府才有可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

  安排完游客转移,我和索道公司副经理顺着公路上了山。上山的路上,我们遇到了那两名巡线的员工,他们的手都受了伤。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一边搬石头开路,一边朝14号塔架爬去。

  14号塔架附近的吊厢中没有游客,13号塔架附近也没有。我分析了一下,决定让两名巡线员到上站去取救援设备,然后直接赶到12号塔架,那里肯定有人。

  下午3点左右,我和索道公司副经理赶到了12号塔架。一名下山的都江堰市游客果然被滞留在吊厢中。在11号塔架下面,我看到了那个台湾团,其中有两名女游客比较惶恐。快到8号塔架时,索道上的14名游客已全部找到,并一一做了安抚。

  一名游客获救后,受伤的专业人员已无力再救别人

  返回12号塔架时,我遇到了在7号塔架上检修风速仪的高天翔和另一位维修工。他们说,地震时差点被甩下来,两只脚在空中晃来晃去,双手几乎抓不住塔架,身体在35米的高空反复撞击铁塔。

  我拍了拍他们的肩,一起走向了12号塔架。无论如何,活着就好,无论如何,救人是第一位的。

  将近5点的时候,两名维修工从上站拿来了救援工具。

  在余震中进行高空作业是需要勇气的。更要命的是,大小不等的余震,几乎就没有停歇过。维修工高诚基的手上有伤,但他仍然勇敢地爬上12号塔架,艰难地抓着钢绳向前移动吊滑轮。大约滑出三米之后,他打开吊厢门,给被困的女游客系上了保险绳。当时,他的手一直在发抖。

  腰间挂着绳索,借助缓降器,那位女游客从索道上缓缓地降到了地面。之后,高诚基也从塔架上下来了。我征求他的意见,问能不能继续营救,他摇了摇头——救援人员需要徒手抓钢丝绳,在双手受伤的情况下,他们实在无力再救别人。

  消防支队6名官兵赶到山上,吊厢中部分游客开始烦躁不安

  就在我们救援第一名游客的时候,索道公司副经理带着都江堰市旅游局局长上了山。旅游局局长察看了地形之后,表示他们也无能为力。但是,他会立即去市政府找市长,一定尽快搬来援兵。

  晚上7点钟,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后,我们公司的保卫部经理又直接找到指挥部,恰好看到了现场办公的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保卫部经理冲进人群,稍稍夸大了索道上的危险程度和人数。李书记说,成都消防马上就到,到后,我会立即给你派一支队伍过去。

  当晚8点钟,山里下起了雨。当时雨不算大,我们几个留守在山上的人员,来来回回地在索道下巡视,挨个安抚吊厢中的游客,祈祷救兵能够快一点来到。

  当晚9点钟,成都消防支队的6名官兵赶到山上。但查看地势之后,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他们决定第二天天亮后再施救。

  成都消防撤离后,我、公司保卫经理、一名导游、还有两名维修工留在了现场。那天晚上雨越下越大,我们几个不停地在线路上巡视安抚。没有雨具,也没有吃的,山石不时从山上滚下。我想,就让我们几个人,用自己的命赌游客的命吧。

  吊厢中的部分游客开始烦躁不安。我是懂索道的,我知道其实在吊厢里面是安全的,可游客不管这些。

  13日上午10点30分,成都消防支队战士常卫树被安排第一个上11号塔。

  常卫树带上对讲机,系好安全绳、保险绳以及辅助绳索,在瓢泼大雨中徒手爬上了35米高的塔架。在摇摇晃晃的索道钢绳上,他挂好滑轮车,坐进车下边的小凳,双手抓住涂满黄油的钢绳,缓慢艰难地向前移动。

  11号塔架的地势比12号低,双手交替拉动一下钢绳,滑轮车只能走20厘米。而在常卫树身上,还有三四十斤重的装备。滑动的过程,牵动着整个身体的力量,做每个动作都非常吃力。

  距离塔架最近的一个吊厢,约有30米远,里面坐着台湾游客刘正祥夫妇。他们看着缓慢移动的消防战士,惊恐的眼里满含着希望。

  一个小时后,常卫树终于成功到达了最近的吊厢上方。他双手抱住吊厢的杆柱,用脚尖拨开了吊厢的门闩,再下滑到厢内,握住了老人的手。

  刘正祥夫妻俩争着让对方先下,可吊厢在争执中晃动得厉害,已经不允许再犹豫。常卫树给58岁的刘正祥系上安全带:你是男的,要做出榜样,这样她才有力量。

  11点45分,刘正祥腰间挂着缓降器,安全地下降至地面,现场一片欢腾。10分钟后,他的夫人郑秀珠也顺利地降至地面。

  消防队员爬到最后一位游客身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2点05分,常卫树艰难地依靠臂力向前滑动,体力几乎耗尽。他不断吼叫着,用喊叫激发力量,继续在摇晃的钢绳上前行。当他到达第二个吊厢时,胳膊已经酸得快抬不起来了。他用力甩了两下胳膊,强迫着自己撑住。开门、系安全带、上缓降器,又有两名游客被安全送到地面。常卫树还在坚持。15点13分,又有两名游客在他的努力下平安获救。此时,连续救了6名游客的常卫树体力已经严重透支。

  常卫树下塔后,其他消防战士接着救援。由于这些消防队员不熟悉索道救护设备的使用和救援方法,救援速度缓慢。13日17点,仍有7名游客被困在7到8号和9到10号塔架之间。此时,已经有一位台湾游客表现得相当烦躁,他在吊厢内挥舞着双手,大声喊叫,还用脚使劲踹门。

  天黑之前必须把人全部救下来。我征询了两名维修工的意见,问他们能不能再上去救人。他们掂量了一下说,救一个吊厢应该没问题的。20分钟后,8号塔架附近的两名游客被救了下来。

  晚8点半,消防队员向最后一个吊厢爬了过去。这个吊厢中只有一位台湾老人,他已在孤独、焦虑中坚持了30个小时。在消防战士接近吊厢时,他舞动双手,焦躁不安。消防战士稍停了一下,继续向吊厢爬去。

  天已经完全黑了,在巨大的探照灯照射下,吊厢显得十分诡异。在消防战士接近吊厢的瞬间,现场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老人纵身一跳,跃入漆黑的夜空。

  随后,这位老人被立即送到了医院,可还是太晚了。

  整个救援过程历时27个小时,11名台湾游客,2名大陆游客被成功救下。但是,最后一个句号,没有画上,太沉痛了,太可惜了。

  ■后记/记录者说

  索道救援有望列入消防课目

  约了三次,代康才答应接受采访。原因是:我不愿回忆那个夜晚,但你们来自河北,灾区人民是感谢外援的,所以可以坐下来谈一谈。

  代康说,5.12是他心中永远的痛。那个下着雨的、漆黑的晚上,已深深刻入他的脑海中。台湾老人的意外举动,对景区所有的工作人员震动极大。

  被救出的11名游客,通过海协会向国家旅游局表示了感谢,感谢大陆同胞亲人一样的救援——消防战士是放弃了废墟下的生命,爬到吊厢里把他们一个个放下来的。他们说,今后再旅游,只到大陆来。

  索道救援是极其危险的作业,尤其是没有参加过演练的消防战士。在救援现场,一位消防战士对代康说,如果不是执行任务,就是给五十万,也不愿意上去救人,因为根本就不懂这种救援。

  代康沉思片刻:如果我们的维修工不受伤,这14名游客只需要三个小时就可以全部救下,可惜他们都受了伤。事后,他已向国家索道协会建议,把索道救援列入消防救援课目,目前索道协会正在积极促成此事。

  在采访过程中,代康一再说,他多次和他的维修工提及:如果我们能再坚持一下,哪怕是仅仅一下,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石家庄日报社 绵阳日报社联合报道组 记者 安文联

  您对《汶川记忆》系列报道有任何的感想,请致电88629200,邮箱gnxwb@sina.com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