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学研“常州模式”又有新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10:00  常州日报

  本报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进程中,我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大学全面合作的内涵。昨天上午,市委书记范燕青、市长王伟成率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我市近百位企业家专程赴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与两校签署共建校内技术服务平台协议。我市企业家还分别在两校开展了产学研对接活动。

  市委书记范燕青在签约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也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近几年来,常州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以及宏观调控措施叠加效应的影响,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冲击,倒逼产业结构必须加快调整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常州科技创新的力度在加大,投入结构和产品结构在优化,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今年1-6月份,先进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38亿元,增长了48%;机电产品出口32.7亿美元,增长了46.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亿美元,增长了120%。

  范燕青说,初尝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甜头,“GDP重要,创新更重要”的理念已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常州中小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组织企业家走出去、邀请科学家走进来”,三年开展重要的产学研活动41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50项。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

  范燕青说,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理念,常州举全市之力,建设“常州科教城”这一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大平台。目前,中科院、北大、清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的著名高校、研究所在这里建立70多家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高科技企业。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来常州视察,对我市的科技创新和科教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中科院要联合各高校,与常州共创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

  范燕青表示,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常州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城市创新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七位。如今的常州,创新已不是口号、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机制、环境和追求,创新正成为常州的时代精神和发展特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常州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得到了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的鼎力支持。今天,常州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签约共建校内产学研合作平台,其目的是:贴近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依托其学科、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常州5万多家企业提供一个技术服务平台;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在校园内有一个据点和阵地;进一步体现“校所企共赢”的宗旨,反馈支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事业发展。范燕青表示,常州真诚希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校内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常州与两校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两个学校常州研究院的发展。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在讲话中表示,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正在为“苏南模式”新发展写下新的篇章,正在全国创造着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两校与常州的合作由来已久,今天的签约说明与常州的合作已跨上了一个新的起点。校内技术服务平台将成为南大和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的“大后方”,为常州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他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将南大和东南大学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研发成果在常州转化为一流的技术,产生一流的效益。两校领导表示,高校应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独有的引领作用,今后将在积极主动服务常州企业的同时,加快自身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市长王伟成分别与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施建军和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就共建校内技术服务平台签约。

  我市近百位企业家还与两校开展了产学研对接活动。

  市领导王成斌和市委秘书长常青、市政府秘书长赵忠齐参加签约仪式。

  (黄庆 姜玉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