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废墟中插上大爱与责任的旗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13:20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废墟中插上大爱与责任的旗帜

  本报记者 崔朝阳

  这是记者鲁钇山进入映秀前给父母发的最后一条短信———“儿子要到这次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去了,我准备徒步走上去,路上凶险无比,余震不断,据说从地震到现在只有200个战士冲了上去。如果这次儿子死在这条路上,希望你们不要难过。以最快的速度把灾区的情况传递出来,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我别无选择。二老保重!”

  这是记者傅汉荣奔赴灾区前写下的遗书———“如果我不幸死了,请身心飞翔工作室的朋友转告我的父母、亲友们:不要过分悲伤,傅汉荣死之前想了好久,觉得自己一直过得很幸福,实在是没什么遗憾了。希望亲友们怀想起我时,能够心情平和,乐观地走好自己今后的人生路。”

  ……

  就这样,汶川地震中,《羊城晚报》32名记者奔赴灾区。他们涉险犯难、义无反顾,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履行着崇高的社会责任;他们悲天悯人、餐风露宿,以忘我的工作状态书写着人间大爱……

  冒死前行,第一时间奔赴灾区

  大地的浩劫震动着《羊城晚报》人的心。汶川大地震后不到一个小时,《羊城晚报》派出的四名记者就火速奔赴灾区,随后一个个记者也踏上征程。

  在泥泞的山道上、在崩塌的崖壁旁、在泣血的废墟中、在湍急的岷江边,《羊城晚报》的记者们奔跑着。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

  阙道华、宋金峪、黄丽娜、黄宙辉在与时间赛跑。这四名《羊城晚报》最早派出的记者辗转贵阳,连夜驱车900公里,于13日上午9时抵达成都,抢先发回当天新闻。

  也是他们,当获知进入汶川县城的第一条地面道路打通,5月16日凌晨4时即从成都踏上西线317国道,奔向汶川县城。途中滑坡不断、乱石穿空,车辆通行十分艰难,他们还是冒死前行。经泸定、丹巴、金川、理县,经过两天的长途奔波,耗时36个小时、辗转绕行860公里,在17日下午4时进入汶川县城,成为地方媒体中最早进入汶川县城的记者,连续发回《奇迹般存留的汶川县城》等数篇分量很重的报道。

  鲁钇山、陈文笔在和死神搏斗。5月13日晚,因车辆完全无法进入,鲁钇山、陈文笔决定从都江堰徒步进入映秀。14日一早,他们想冲过一处塌方,沿213国道进入灾区。当鲁钇山冲过去时,一条腿迅速下陷,卡在几十米高的山崖和几十米下的岷江之间的一处大塌方带!他迅速仰后,一只手抓住身后一块约3平方米巨石的一角,另一只手挖出淤泥,并尝试着将腿拔出来。当他终于抽出脚,头顶上方的一块巨石开始摇晃,他赶忙奔跑,巨石瞬间滚进岷江……14日下午4时左右,徒步100余里,他们终于抵达了映秀,成为震后中国第一批到达映秀的记者。

  15日凌晨5时,在震中映秀,鲁钇山借用武警部队的卫星电话,口述发回《三千多铁兵奋战汶川映秀镇,食品药品严重缺乏》。这是第一时间,在地震的第一现场发出的广东媒体的声音!

  年已45岁的资深记者王普也随济南军区“铁军”600名官兵徒步到了映秀。为了不掉队,当部队休息时,他就背着二十多公斤的行囊先上路。战士们都记住了这位“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普哥”。

  涉险犯难,绝境中写出好稿件

  满目疮痍的废墟、突如其来的余震、擦肩而过的死神;交通中断、电力中断、网络中断……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就是在这样的困境甚至是绝境中书就。

  胡军,发现直升机在抗震救灾中作用巨大,就多次申请随机升空采访。17日下午,经特别批准,他乘坐广州军区某陆航团90773机组,赴灾区绵竹清平乡空投物资、运输伤员。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空,直升机差点碰上高压线,险些机毁人亡。步下舷梯,他立即写了一篇 “历险记”,记录那生死一刻。

  周乐瑞、陈秋明,为赶赴南坝镇广东消防官兵救援现场,翻山越岭步行5个多小时,为了发稿,硬是又花4个多小时从山里 “爬”了出来;张小磊、邓勃,深夜步行往70公里外的绵阳发稿,幸遇志愿服务者的出租车;王普,在成都到映秀这段“生死线”上行走了四次;病倒的宋毅,为了尽快康复,“擅自”将服药剂量增加到三倍;尹安学,连续21天和广东特警吃住在一起,成为《羊城晚报》在灾区奋战时间最长的记者……

  这是傅汉荣笔下的那一段时光:顿顿饼干方便面,没水没电不洗澡。这些都不在话下,关键是上厕所也极为不便,为免麻烦,大家只好每天省着喝水,许多人因此便秘……那天我们去到“铁军”的营帐,部队见我们又累又饿像一群灾民,执意要做一顿火腿汤面招待我们。那是我六七天来吃上的第一顿热饭!边吃、边掉泪,边学着《士兵突击》的剧情大喊:“面条真好吃啊!!!”

  没有碗,废墟里捡;没床位,抬尸板拿来睡;没有路,踏过天险……这就是32位记者在前线的真实写照。他们还乐观地撰一联为自己和战友们打气———上联:早也跑晚也跑一天到黑都在跑;下联:跑得脱跑不脱看来要把命耍脱;横批:跑完就睡。

  人性光辉,积极参与震后救援

  劫难中,他们是记录者,也是救援者。

  15日,在映秀,有受灾群众提出希望鲁钇山帮她把死去的家人抬走。鲁钇山二话没说,抬起就走……当天,他先后帮助群众抬出了30余具尸体。此后,鲁钇山又四进映秀。在这些日子,很多废墟下的尸体已渐渐发臭,味道一次比一次大,他依然伸出了手,帮助抬出了近百具尸体。

  赵世龙,目睹北川中学的惨状后,14日上午立即跑到指挥部,向绵阳市的左副市长反映后面教学楼里压了至少十多个活的学生,得赶快施救。副市长眼含热泪,派出了救援人员。

  胡军,看到灾区和救援部队缺少消毒药水,一边采访,一边连夜联络,说服广州一家企业,争取到价值100万元的消毒药水、消毒纸巾。

  孙璇、李宜航,是背着口罩、手电筒等救灾物品到灾区的。他们牵线搭桥,促成一位企业家在江油建立一所简易学校,共有23个教学班,现已落成使用;他们还多方奔走,促成16名灾区儿童到羊城过“六一”,并留下来就读,一切费用全免。

  谢孝国、彭纪宁,一边采写“建设震不塌的学校”系列报道,一边洽谈捐建希望学校的事。受《羊城晚报》和珠三角两家企业委托,他们分别与当地有关部门多次面谈,并初步达成捐建意向。

  “这一次,我们只有工作没有功勋,只有职责没有荣耀。”邓勃说。

  灵魂升华,心中责任重于泰山

  汶川大地震的报道,《羊城晚报》前线记者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批进入映秀,第一批进入北川,第一批进入青川,第一批进入汶川,第一批进入都江堰,第一家报道广东特警救援,第一家报道广东消防救援,第一家报道广东边防救援,第一家登上冲锋舟,第一家登上直升机……

  没有炫耀、没有宣扬。在记者心里,只有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只有抗灾,抗灾压倒一切!在大爱与小我之间,他们选择大爱!他们的灵魂,在抗灾中得到升华……

  32名记者中,有3人火线递交入党申请———“我,不再犹豫,不再彷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记者们说,在第一线浴血奋战是痛苦的———饱受肉体的折磨和心灵的挣扎;也是幸运的———亲临第一线,能够守护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休戚与共;能够献出自己的肩膀,供苦难的父老乡亲偎依。

  这就是《羊城晚报》32名记者同一样的情怀。他们的生命,永远都与“汶川”有关。

  他们的名字是:鲁钇山,陈文笔,王普,黄丽娜,黄宙辉,阙道华,宋金峪,邓勃,傅汉荣,尹安学,赵世龙,胡军,周乐瑞,宋毅,陈秋明,张小磊,张演钦,戚耀琪,陈晓璇,谢孝国,彭纪宁,颜长江,李宜航,孙璇,许琛,王晓云,张军,唐波,何奔,林桂炎,李志伟,高靖。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