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好四动文章,推进乡风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15:16  红网

  乡风是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和农民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从2006年起,益阳南县县委就把这一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提出总体目标和具体标准,制定五年创建方案,以12个新农村示范点作为试点,逐步向全县全面铺开。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机制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乡风文明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的是:农村科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协调发展;农民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良好,文化修养、科学素养、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但是,乡风文明相对于其他目标,很难用数字和指标来考量。精神文明创建又有着以虚促实、持久长效的特点,今天的工作,不见得明天就能见成效。所以,从县、乡镇到村,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把有关要求以机制、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否则,就容易造成实际操作上的相对忽视和随意性。各级领导一定要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工;要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的考核内容,让软指标硬起来;要将其纳入镇村的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并将一些必要的措施归纳成创建机制和制度,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根据益阳市文明委[2006]5号文件精神,南县文明委牵头,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乡风文明建设领导机制、投入机制、责任机制、活动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宣传、文化、农村办、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作用,协调指导各乡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加大了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我们组织县直单位特别是省市级文明单位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成共建对子,利用部门单位的优势,帮助指导“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并把结对共建的情况作为文明单位考核复查的重要依据。建立办点制度,所有县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村,开展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各乡镇主要领导带头高标准搞好一个示范村的乡风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投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了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使乡风文明建设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此外,积极探索制度建设,确保活动持久常效。我们制订了乡风文明创建五年规划:从2006年起,一年全面启动,三年深入推进,一年完善提高,努力使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二、阵地促动。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在农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积极实施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宽带建设)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重点解决重点好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上网难问题。让广大群众“闲有所去,去有所乐,乐有所益”。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农民群众在健康的文体活动中受到熏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引导群众主动挖掘、保护和开发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和提升民间原创文化。充分发挥农村特色文化,如地花鼓、农民腰鼓队等,积极开展城乡文化互动交流,努力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要立足于通过办实事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力争使每个村达到“三建、五改、五有、四通”目标。即“三建”:建1个藏书1000册以上的图书室,建1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村文体活动场所,建1个阅报栏;“五改”:改水、改栏、改厕、改厨、改路;“五有”:有村民学校、有地花鼓表演队伍、有一条致富门路、有一门致富技术、有一幢适用整洁住房;“四通”:通电、通路、通话、通广播电视。要大力开展“三下乡”、“五下乡”活动,重点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建设的带头人。让村民真正融入到文化活动中,让文化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大力倡导四种风气:崇尚学习和科学的风气,发挥图书、报纸、电视、电脑等媒介的作用,让现代文明知识信息走进农家生活;健康娱乐的风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扫除黄、赌、毒的存在空间;邻里互助的风气,以人际温情促社会和谐,以互帮互敬保稳定一方;家庭和谐的风气,充分发挥家庭的道德细胞作用,提倡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尊老爱幼,教子有方,心理沟通,互慰互谅。

  三、典型带动。积极发现、挖掘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推进全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在12个乡风文明建设示范点,县乡两级派专人办点,定时指导,切实抓好示范点建设、管理。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注重培育典型,及时挖掘推介。2007年,我们组织召开全县“乡风文明”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及流动现场会,重点推介乌嘴乡窑嘴村、茅草街镇新尚村、南洲镇新港村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窑嘴村“三结合”经验(创建活动与树立新风相结合、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在全县广泛推广,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全县乡风文明建设有规可循、有样可学。同时,榜样的带动对农户和农民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县文明办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积极引导,在认真抓好五星村、十星户的“创星”活动的基础上,在全县广泛开展争当“贤惠公婆”、“明礼媳妇”、“孝顺子女”、“模范夫妻”、“和睦邻里”,“诚信公民”等先进典型评选,并利用媒体和组织宣讲报告会对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倡导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茅草街镇新尚村每年评选50户十星级农户、评选10户文明家庭、评选10对好婆(公)媳,并把它命名为“511工程”扎实推进。对评选上的先进,村里召开村民大会隆重表彰,披戴大红花在全村游行,把荣誉牌匾敲锣打鼓送上门,这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羡慕和赞誉。见贤思齐、追求文明、践行文明的热潮在农村悄然涌动。

  四、载体推动。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四德”要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大力建设公益广告牌,积极发挥“道德点评台”、“公德录”的舆论作用,努力营造宣传氛围,弘扬社会正气,抵制不良陋习,净化农村舆论思想环境。要着力开展四类活动:一是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利用村民学校、墙报、宣传栏等形式,组织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学礼仪,使广大农民群众懂科学,用科学,守法纪,讲文明。二是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艺、体育竞赛活动,巧借民俗活动自娱自乐,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农村文化的桥头堡。三是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每个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光荣榜、评议栏、监督哨等,让一些好风气、好习惯、好人好事得到宣传,得到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弘扬正气,形成比爱心、比奉献、比卫生的和谐竞争局面。比如茅草街镇在各村广泛开展了弘扬传统美德“五个一”道德实践活动,为老人晒一次被子、洗一次衣服;为父母盛一次饭、洗一次脚;为未成年人讲一个道德故事,反响热烈,收效很好。有的乡镇、村着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爱心捐助大行动,提升了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青树嘴镇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他们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组建了“留守儿童俱乐部”、“代理妈妈服务队”,开办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帮助外出务工家长解决子女教育、安全等问题。四是要继续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在文明村镇、科技文化示范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评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创建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政策法规进农家、道德风尚进农家、环境卫生进农家、文化娱乐进农家、致富本领进农家为内容的“文明创建五进农家”活动,激发农村群众建设小康农家、和谐农家、文明农家的热情。同时,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努力实施了以“技能培训、科技致富、文明礼仪、绿色环保、普法维权、健康快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文明新风尚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多轮驱动,才能形成合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稿源:红网 作者:曾德明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