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各界赞中国人才贡献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15:2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8日电 香港《文汇报》发表署名文章说,据美国方面估计,中国各类专才在美国的政府、大学、研究院和企业任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几十万人,其中在美国太空、军事等敏感部门工作的中国专家有两万多人。这些中华精英,在美国的不同领域和岗位中,表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吃苦耐劳、敢于想像、敢于探索、敢于奋斗的优秀质量,取得了令美国人赞叹、佩服的成绩,受到高度赞扬。许多美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中国专家的参与,美国在许多科技领域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当然,也有部分美国人经常以“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专家,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文章摘录如下:

  近期,美国成功地将火星探测车“勇气号”、“机遇号”送上了距离地球1.7亿公里的神秘火星,并传回了高分辨率的彩色全景照片。美国新闻界在大容量讨论这个议题的同时,也对300多位在美国航天暨太空总署(NASA)工作的华裔顶尖科学家作出积极的评价。美国世界新闻网的评论文章称,从100多年前美国大修铁路,到今天的月球火星航天探索,华人的贡献绝对不容小看。事实证明,华裔科学家和计算机人才已经成为美国科技、尤其是“硅谷”发展的中坚。该文章还认为,华裔科学家中还有许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精英,美国传媒有责任让这些沉默的精英出现在西方的主流媒体,展现在美国主流社会的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华裔太空科学家在美国太空探险担任重要职务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几百人的庞大顶尖群体。他们中间有负责火星探险车着陆系统的首席工程师李炜钧;计划飞行主任陈哲辉;负责探测通信及雷达追踪的沈毓贤;以及参与整体计划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李荣兴等。美国火星探测车成功着陆后,美国俄亥俄州华人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祝贺华人科学家对人类太空探测作出的贡献。美国华人团体认为,华裔科学家参与探测车成功登陆火星这一奇迹,说明新一代的华人科学家有杰出的智慧和能力,努力提高华裔科学家的形象,对美国和华人都有莫大的好处。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日益改善,两国的科技交流越来越多。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均表示,上世纪50年代回到中国、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钱学森,在美国工作期间,曾对美国的军事科学发展作过极其重大的贡献,希望钱学森能够访问美国,接受美国两院准备授予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的称号。钱学森的母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亦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的光荣称号。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问北京时也特别肯定:钱学森在美国工作20年,对美国的科学进步、特别是美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希望钱学森接受美国政府准备授予的“国家勋章”。并对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感到难过。

  1935留学美国,1955年几经周折回到北京的世界顶尖工程控制论专家钱学森,是美国早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被美国官员称“其一个人至少相当于美国五个海军陆战师”。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对新中国的科技建设、特别是国防科技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在中国最困难的年代,奇迹般地开创和发展了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带头完成中国“两弹一星”工作。钱学森在美国工作后期,受到美国的监视和迫害,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挥下,才回到北京。钱学森对美国的各种称号不屑一顾,拒绝到美国接受所有称号和勋章,显示出高尚的傲傲铮气。

  据美国建筑界专家估计,当前在美国的华裔建筑专才至少有10多万人,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设计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和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的著名华人贝聿铭。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对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作过这样的评价:“这座建筑不仅是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组成,也是公众生活和艺术之间联系日益增强的象征。”而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则被美国人称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贝聿铭的设计风格注重中西方结合,其作品遍布全世界,坐落在香港中环的中国银行大厦亦是贝聿铭设计的,该大厦曾经是香港的第一高楼。贝聿铭还受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世界最大博物馆罗浮宫的扩建设计,该工程竣工后,被称为是征服巴黎、征服法国和征服欧洲的著名作品。

  除了太空探测、军事科学、建筑设计等行业,华裔科学家还活跃在其它高新领域上。到当前为止,已经有包括6名诺贝尔奖获得的30多名华人科学家被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聘请为院士,成为美国的科学顾问。然而,我们在看到美国各界人士在赞扬中国专家对美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亦应该看到,不少华裔科学家受到美国政府和部分人迫害,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巨大的伤痛和煎熬。也因为这样,使许多在美国从事军事科学和“敏感”行业的华裔科学家拒绝正常的对外交往,以避免承受不必要的猜疑和跟踪。(黄海振)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