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市民创造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07:14  深圳特区报

  

为市民创造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C区鸟瞰图。
为市民创造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

  本报记者 郑向鹏 通讯员 周清 实习生 林佳

  作为一项体现深圳滨海城市特色的亮点工程、满足市民对高品位滨海休闲生活需求的民心工程,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昨天正式开工建设,共历时四年多,社会各界极为关注,充满期盼。如今,这条15公里绿色滨海休闲长廊正式动工,蓝图即将成为现实,该项目建设单位市建筑工务署昨天组织设计单位,向外界详细解读了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特色和亮点。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起南海酒店,向东经海上世界填海区、南海玫瑰园居住小区、蛇口渔港、南海益田居住区、蛇口山公园、东角头居住区,然后穿过西部通道跨海大桥、沿口岸区东侧向北,环后海区后向东,经滨海大道南侧延伸至侨城东路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贯穿整个南山区东南端,总长约15公里。根据目前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总体规划,将其分为五个区段,A段(滨海大道南侧);B段(后海填海区东侧);C段(西部通道口岸区东南侧);D段(东角头沿岸);E段(海上世界片区)。其中D、E段已具规模,C段正在进行软基处理施工,昨天动工的是该项目的B段岸堤填筑工程。

  “为使该项目成为城市精品,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景观设计和方案尚处于不断完善和优化之中。和原先的规划设计相比,新的设计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简约等原则,减少了填海面积、人工设施。”设计人员介绍,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总体目标是一条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绿色滨海长廊,一张体现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设计人员介绍,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设计宗旨为恢复城市与滨水区域的连接, 恢复并丰富滨水休闲生活方式,修复一度受城市发展影响的生态系统。按照规划,15公里长的海滨长廊上将实现“生态”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在连接西部通道跨海大桥的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把深圳真正打造成亚热带风光滨海城市,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

  B区:

  由沙河立交桥的南侧至后海大桥北端。大沙河在AB区的交汇处汇入深圳湾,这一带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的最佳地带。而这一地带又紧邻南山内湖城市中心,有城市休闲中心的依托,因此B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既大面积恢复红树林生态区又由A区的悠静空间向C区的都市滨水空间过渡。该区域公园组成元素包括:

  ●追风轮滑公园——是专为青少年提供的自由自在的轮滑天地。适用于不同年龄及不同水平的一系列圆形轮滑或滑板场地沿山体错落有致的分布,一条连续的轮滑道串连起所有轮滑场地,供少年们乘风自由滑行。

  ●流花山——是一个五彩缤纷,演绎季节交替的美丽空间。沿山体流动的弧形花床覆盖面向大海的缓坡,每个花床密植单一颜色的草花,不同花床的草花色彩各不相同,交相辉映;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草花盛开,令人心悦,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C区:

  由后海大桥南侧至西部通道口岸的西南尽端。C区的地域特点是水深水质好,远离红树林和鸟类保护区,因此C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塑造理想的亲水空间,为市民提供大量现代风格的滨水活动场所。该区域公园组成元素包括:

  ●南山内湖溢流坝——既连接B区和C区的开放空间,又保证南山内湖和深圳湾的水交换顺畅进行。

  ●弯月山——隔着沙河西路与南山内湖中央公园相邻,山上是远眺深圳的城市剪影和观赏深圳湾景色的绝佳之处。山顶有一座现代造型的观景塔,既可供游人登高远望,又将成为滨海公园的地标。弯月山的山体包容着一个圆形山谷,山体在冬季阻挡凛冽的北风,在夏季开怀迎接东来的凉爽海风,并可阻挡城市噪音,形成了一个冬暖夏凉,自然宁静的圆形谷地,是野餐和玩耍的好场所。在重要的节庆之时,山谷还可用来做为露天剧场之外的另一个更大的户外剧场。

  ●南山排洪大箱涵蝶状翼墙——蝶翅状排开的系列挡墙和台地起到排洪箱涵翼墙的功能。各级挡墙的顶部是供游人漫步的步道,而高处的台地是供游人观景,休息的草坪;较低的台地则是大型红树林“盆景池”,供游人近距离的观赏红树林生态。

  ●日出露天剧场——空间结构与弯月山谷类似,但是空间尺度较小,适合于露天剧场的空间、声效要求。剧场三面环山,面向深圳湾。舞台坐落在半圆形的睡莲池中,舞台后部设有遮蔽结构,为乐队提供更好的演出空间及形成更好的音响效果。剧场的主入口设有公共卫生间、演员更衣室等服务设施,以及约450个车位的大型停车场。

  ●垂钓栈桥——婚庆公园以北,湿地公园两侧坐落两个浮动的垂钓栈桥。可让人们在涨潮、落潮时都可接近海水,钓鱼或者观鸟。浮动栈桥中央,是一个遮荫区,设饮水休息区,和为钓鱼者准备的洗手龙头。

  ●湿地公园——位于日出剧场和婚庆公园之间,是公园较狭窄的部分。公园紧靠望海路,其水系与深圳湾相连。公园有一个小型潮汐湿地,供游人安全的近距离了解潮汐生态。潮汐湿地随深圳湾一起潮涨潮落,水中的岩石时隐时现,岩石上雕刻的有关海潮的诗句随着落潮逐渐显示出诗的全貌。潮水退去时,小股水流追随潮流而走发出悦耳的声音。小鱼、螃蟹等潮汐动物在涨潮时非常活跃,人们沿湿地中的小路和石阶穿行,观看和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婚庆公园——将是深圳的年轻人们梦寐以求的婚典胜地。公园的中央是圆形的“月光花园”主景广场。而主景广场的两侧则是一系列的户外婚庆和聚会空间。主景广场的尽端则是伸入海面的水上婚庆礼堂。主景广场两侧的小型聚会空间采用自然材料的软质铺地,树木环绕,并有遮荫休息亭,是人们在婚礼前后聚会庆祝的场所。

  ●海风运动公园——拥有大片开畅而平坦的活动场地。一排排高大的树木将公园主空间分隔为若干个方形草地。草坪可供人们进行正式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也可供人们游戏休闲,比如放风筝,掷飞盘等。东侧相对较小的活动区则用来修建篮,排,网球等硬质运动场地,场地周围密植树木以防风。公园的东西两端都有起伏的小山,既帮助界定公园主体空间,又给游人提供在高处观景的场所,并可在此休息,野餐。公园的东头设有体育咖啡厅。公园的入口设有约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及其它配套服务设施。

  ●西南口岸广场——人们从蛇口方向进入滨海休闲带的主入口。它是一个由圆形的花架墙围成的入口广场,并有一条宽阔的步道从广场中央伸入海中。

  A区:

  东侧与现有红树林生态公园连接,西至沙河西立交桥与滨海大道交汇处。A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尊重现有休闲带,以恢复生态为主,创造幽静、闲适、自然的滨水空间。该区域公园组成元素包括:

  ●中湾阅海广场——位于深圳湾的中部,是远望整个深圳湾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广场位于山丘和树林的环抱之中,并远高出海平面,登高望海,使人心情舒畅。

  ●海韵公园——以优雅而低调的山体,树林,和草坪为主体的休闲空间。一条宽阔的步道将游人由公园入口直接引入滨海步行大道,将公园分为东,西两个主体空间。攀满鲜花和藤蔓的步行桥在山顶将两侧空间相连。

  ●白鹭坡——由面向大海的缓坡,山顶广场以及两个雕刻进山体的山间平台组成。面向东西两个方向的日出平台和日落平台有宽阔的台阶供游人坐观晨光与暮色,而远高于海平面的平台空间则可使游人在锻炼嬉戏之时饱览湾景。

  ●北湾鹭港——公园的主要入口和休闲区域之一。在沙河东环岛的东侧是公园入口休息广场和鹭港儿童天地。西侧是供游人观鸟,观赏红树林和海景的草地平台以及茂盛的林带。中部则是亲水的鹭港,在这里游人可以观赏在港湾水面上悠游的鹭鸟,从立交环岛和公园路上通过的驾驶者也可以观赏近距离的水景。

  ●小沙山——保持现有状况,只在山顶增加观景遮阳棚。

  ●沙河步行桥自然和缓的连接A区和B区。

  根据地域的变化,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设计范围由东至西南共分A、B、C三个区域,总设计面积为98.19公顷。其中,A区与现在的红树林公园相邻,为生态缓冲区域,面积34.3公顷;B区居中为过渡区,面积10.1公顷;C区距红树林公园最远,面积47.4公顷,在深圳湾十多公里的滨海岸线的末端。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