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君主制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9日14: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9日电 香港《紫荆》杂志2008年7月号发表国际述评文章说,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民主化与现代化不断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行共和制和议会制的今天,君主制的存在的确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正成为一些国家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一方面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出于种种原因人们不愿舍去;一方面百姓要出钱供养一个巨大却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皇室家族。

  文章摘录如下:

  前不久,尼泊尔末代国王贾南德拉被迫离开王宫,去过平民百姓生活。在尼泊尔延续了近240年的沙阿王朝走到尽头。而尼泊尔的邻国不丹国王辛格则主动宣布在全国举行大选,自上而下地削弱君主权力,逐步向民主议会制过渡。泰国国内围绕反对国王与支持国王的两派斗争也在不断加剧,使泰国国王的权力和未来前途出现了悬念。

  其实,不光是东南亚和南亚的君主制面临危机,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君主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日本皇室围绕皇位继承问题一直争吵不休,英国王室的绯闻和丑闻不断,荷兰君主制也出现存废之争。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28个国家实行君主制(除去尼泊尔只有27个),占世界国家总数近15%。其中亚洲12个,分别是柬埔寨、泰国、沙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约旦、日本、不丹、马来西亚、科威特、文莱。欧洲11个,分别是: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列支敦士登、梵蒂冈、挪威、瑞典、丹麦、英国。非洲3个:莱索托、斯威士兰、摩洛哥。大洋洲1个:汤加。

  27个君主制国家的君主权力大小并不同,根据其权力大小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君主一般只承担礼仪性的职责,比如签署法律、主持集会、出席公众仪式、作为国家元首出访等。日本、英国等国家就是这样的君主政体。在有的国家,君主甚至没有这种形式上的权力,而仅仅是像征性的国家元首。像瑞典和荷兰的国王,不仅不能挑选政府首脑,而且完全不能干预政府的工作,他们甚至要与普通公民一样纳税。

  另一类是绝对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国家的君主享有比一般国家元首和领导人还要大的权力。如阿联酋以及改革前的不丹等,国内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挑战君主权力的机构和个人。除了形式上的绝对君主制外,还有一种叫二元君主制,国家除了君主外还有内阁首相。该种体制下,君主的权力虽然受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但国家实际权力并不掌握在议会手中,而是由君主以及君主亲近的少数人控制。政府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内阁首相的任命、内阁的去留由君主决定。如约旦、文莱、汤加、摩洛哥、斯威士兰以及实行民主共和前的尼泊尔等。

  除了这27个君主制国家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实际上实行的是议会制或共和制,但由于这些国家属于英联邦成员,英国女王是其名义上最高元首,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也算是与君主制有关。截至二○○六年底,英联邦共有53个成员国,这些国家的名义元首都是英国女王。

  从长期来看,各国的君主权力不断削弱是大势所趋。在东亚和东南亚六个君主制国家中,不仅上文所述的尼泊尔国王黯然下台,不丹国王主动放权,泰国国王权力受到挑战,而且柬埔寨国王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柬埔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以西哈努克为代表的柬埔寨国王一直在柬国内政治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柬民众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威望。但随着西哈努克的退位和柬国内政党制度的发展,柬埔寨国王的权力也日益虚化,政治和军事权力日益掌握在几大政党手中。

  不光东亚的君主权力日渐削弱,中东、非洲甚至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君主制也面临公众的疑问。

  在欧洲,从荷兰、瑞典到挪威都保留着一个王室或一个贵族家族作为国家元首,但这些国家的君主家族的特权在不断削弱。瑞典的王室不仅早已放弃了传统的仪仗队和外交像征权力,而且王室成员所用的车子也日益平民化。在荷兰,王室早已放弃了大部分田产和土地,整个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座王宫中。

  日本的天皇制虽然在二战后因为美国的竭力保护而延续下来,但天皇制本身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日本《皇室典范》规定,天皇必须传男不传女,但日本明仁天皇因膝下无子而一直犯愁,以至于二○○六年,日本一度酝酿改革这条规定,允许皇位传给女子。同时,日本国内围绕皇位是否一定要坚持终身制而存在争议,有的主张引入皇位退休制。

  英国王室近些年更是处于惊涛骇浪中。英王室的绯闻接连不断,有关王室成员离婚、婚外情、内幕消息等各种绯闻几乎占据了许多英国小报甚至一些大报的头版位置。已故的黛安娜王妃以及查尔斯王子更是成为全球关注和议论的话题。

  今年六月十三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甚至发表一份报告称,英国应该考虑举行一次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继续保留目前的君主制。

  英国最畅销的小报《太阳报》撰文指出,君主制将不会以现时的形式再延续一代,并说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只有削减王室规模才可挽救王室。该报说,“我们的猜测是它最多可再维持一代,之后就没戏了”。

  在53个英联邦成员内部围绕君主制的存废问题也早已闹得沸沸扬扬。早在一九九九年,澳大利亚国内为是否实行共和制举行了全民公决,结果是以55%比45%的表决结果保留了君主制。但澳大利亚新总理陆克文上台后公开表示,将在澳大利亚再次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保留英国女王作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一样,长期存在反对君主制的组织。

  而一些加勒比海岛国则正在朝着选举自己元首的方向努力。早在二○○一年三月,牙买加总理帕特森就表示希望把牙买加变成共和国。在巴巴多斯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38%的巴巴多斯人支持共和制,34%的人支持君主制,另外28%的人没有明确表态。

  很显然,几乎每个君主制国家都面临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君主制的命运和前途看上去并不妙。

  如何看待这些世界上仅存的君主制国家的命运和这些君主的未来呢?

  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民主化与现代化不断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行共和制和议会制的今天,君主制的存在的确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正成为一些国家的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一方面传统的力量是巨大的,出于种种原因人们不愿舍去;一方面百姓要出钱供养一个巨大却不会带来任何收益的皇室家族。

  但必须认识到,君主制是历史的产物,多数国家的君主制都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如日本的天皇存在了2,000多年。这些国家君主制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

  客观地说,君主制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文明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于西方一些国家来说,君主制能够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几百年来一直保持下来,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实行君主制的西方国家的君主往往成为实现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纽带。如英国国王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但她是英联邦的元首,成为英联邦国家之间联系的精神纽带。仅这一点,英国也不可能主动废除君主立宪制。

  君主制也往往成为西方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西方国家政党纷争不断,彼此相互倾轧,勾心斗角,容易引起民众的厌倦和反感。而君主往往超脱于政治之外,不牵涉具体事务,因而往往被西方统治者用来当作化解民怨、调节社会矛盾的最后的“安全阀”。在实行君主制的西方国家,当社会矛盾加剧、民众不满上升时,君主出面发表讲话往往起到很好的稳定民心和指引舆论方向的作用。

  此外,在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党之间纷争不断,更替频繁,一个政党执政的时间往往要短得多,3年、4年左右,而君主往往是超党派、中立的,一般国家君主在位时间都比较长,大多有20至30年的时间,因此君主在政党间矛盾分歧时可以起到某种政治协调作用,对一国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起一定的保证作用。日本战后政局虽频繁更迭,政党斗争不断,但天皇一直保持不变,起着稳定政局总体平稳的作用。

  正是因为君主制的相对稳定性和政治超脱性,在很多君主制国家,君主往往被看作是民众效忠的对象和精神寄托的稳定源泉,成为这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因而得到多数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如天皇在日本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对于提高日本民族的凝聚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委托民调机构对1,000名16岁以上英国民众进行了电话访问,大约78%的人认为英国应该继续保有王室,80%的被访者认为英国在30年内应该实行君主制。当问及君主制是否应该在现任女王伊莉萨白二世过世后结束,68%的人明确表示不同意。与此同时,另外一项由发现频道所做的民调显示,约七成18到24岁的年轻人赞同保留君主制,只有16%的年轻人倾向共和制。

  对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君主制而言,君主也同样起着维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任。以中东为例,在二十世纪,二十几个中东国家有17个发生过军事政变,有几个国家还陷入生灵涂炭的内战。而没有发生政变的全是君主国家,连成规模的叛乱都没有。

  在亚洲一些国家,政局的变化不仅体现民选领导人的力量,君主的影子也随处可见。在泰国,国王拥有凌驾政治之上的道德权威,无需像其它政治家那样为自己争取支持。每逢泰国政局动荡甚至发生军事政变后,最终泰国国王都起着稳定民心、维系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上27个君主制国家分为两大类,因此面临不同的挑战,未来命运也可能会走向不同方向。

  对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西方国家而言,由于君主多数是像征性的国家元首,不拥有实际权力,而且往往成为各派政治斗争的协调者,因此,君主制的维系反而得到了民众和各政党的拥护,君主的威望在西方民主化大潮中始终能够保持。

  西方国家的君主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其地位能否保住,而是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某些方面的调整和改革,以继续维护在民众中的高威望,更好地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而对于一些实行绝对君主制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君主的挑战往往具有根本性的,这种挑战表现为是维系原有的绝对君主地位还是向君主立宪制甚至向民主议会制过渡。

  尼泊尔国王因为大权独揽,日益引起百姓的不满,最终导致绝对君主制被民主共和制取代,而不丹和泰国国王则利用自身的威望,逐步推行改革,放弃绝对君主制,反而赢得民众支持和拥戴,君主地位相对比较稳固。

  发展中国家君主制的未来命运不仅取决于君主自身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推行积极变革,搞好国内经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主要取决于外部势力是否有兴趣插手和干预。

  沙特等中东国家的君主虽然拥有较大权力,但由于多数国家与美国和西方关系良好,有的甚至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盟友,因此这些国家即使实行绝对君主制也没有遭到美国和西方的渗透与干预,反而成为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下的例外幸存者。 (穆紫)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