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慈母为女儿苦撑一片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09:35  新安晚报

  

慈母为女儿苦撑一片天
慈母为女儿苦撑一片天

  从滁州市区乘车20多分钟,就到了该市南谯区花山乡花山街口,这里的一间出租屋里住着一家三口,母亲吴建平和她的两个女儿。自从7年前丈夫去世后,吴建平靠卖菜拉扯大了两个女儿,如今,两个女儿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这在当地已经传为佳话。但是在吴建平和女儿看来,其中的艰辛只有她们自己可以体会得到。

  蔫掉的菜才舍得吃

  7月26日中午12时许,记者在滁州市南谯区花山乡花山街口遇到了吴建平和她的两个女儿。吴建平正把没卖完的菜用板车推回家。由于菜在太阳下晒了一上午,有些蔫,吴建平推车时尽量向前倾着身子,努力护住板车上的菜,像护着她的孩子。从街口回家是一段上坡路,她瘦弱的背影显得有些吃力,大女儿汪洋在后面帮忙用力推,妹妹汪溪则推着一辆三轮车。

  平时,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吴建平每天凌晨2时许就要起床,一个人到滁州市区进菜,凌晨5时许回到家把菜拾掇整齐,再一个人推着车到花山街口卖菜。

  吴建平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她曾一天赚了一百多元钱,但最近这几天“卖菜不但不赚钱,还要赔些钱进去。”吴建平皱着眉头,表情有些沮丧。夏天到了,村里人都吃自己种的菜,买菜的人少了,再加上夏天菜容易蔫掉,不好卖。无奈之下,吴建平只得把蔫掉的菜拣出来,自己炒了吃,但这仍让她很心疼,“女儿汪溪在南京打工,菜如果能卖掉,就能让她少受点苦,多点时间专心读书”。

  梦里和慈父相见

  汪溪7月25日特地请假回家,帮妈妈卖菜。汪溪告诉记者,她回家的当天晚上又梦见了爸爸:像小时候一样,爸爸将她放在腿上“骑大马”,还说“我就知道我们家小溪总有一天会流出这个小山村,汇入大海,上了大学后,还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见识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在梦中,爸爸抚摸着小溪的头,一字一句地说,声音如以前一样温暖。

  2001年7月23日,这一天已经深深定格在汪溪的心中。那天,妈妈和姐姐在家里干农活,10岁的汪溪像往常一样陪患有尿毒症的爸爸去滁州第一人民医院做透析,爸爸那天的病情非常不稳定,汪溪赶紧跑到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给妈妈,然而当她再次返回病房时,却发现爸爸已经走了。

  汪溪说,那一刻她只觉得头脑子里“轰”的一声,她不知道在病房里哭了多久,连医生都不忍心来打扰她。汪溪告诉记者,爸爸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他一有空就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每年暑假,爸爸要求汪洋每天背10个成语,汪溪每天背5个成语,无论再忙,晚上爸爸都要亲自检查,村里好多小朋友都喊他“念书郎爸爸”。“爸爸经常说,希望我和姐姐像流水一样,能够流出我们这个小山村,所以给我们取名汪洋和汪溪。爸爸患病后,全家到处借钱要给他换肾,可是他不同意,要留点钱给两个女儿上大学,这是爸爸最后的心愿。”

  牙缝里“抠”出钱来

  爸爸去世后,吴建平带着两个女儿搬到了花山乡街道,租了一间屋子,母女3人过起以卖菜为生的艰难生活。

  小小的出租屋里摆放了两张床,显得相当拥挤。卖菜的板车、三轮车和冰柜算是家中最大的家什,冰柜也是家中惟一的电器。“板车是大伯给的,三轮车是二伯家的堂哥送的,冰柜是舅妈在二手市场上买来的。”汪溪向记者介绍着三件家什的来历。

  一家人的生活费和两个女儿的学费是吴建平硬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到市区进菜,包车来回起码要50元钱,她就租便宜的农用车去;在市场里进菜,农用车如果跟着吴建平,要多收3~5元钱,为了省下这几元钱,她就让农用车等在市场门口,自己把买来的菜往外背,经常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虽然每次都是半夜到市区进菜,但是吴建平从来不在市区吃早点,因为在市区吃早点要花1元钱,她每次都坚持回花山街口,花5角钱买个馒头吃。说起这事,吴建平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她说:“每次省5角钱,次数多了,钱也省了不少。”尽管自己吃尽了苦,但吴建平不愿苦孩子,想尽方法给两个女儿增加营养,邻居或亲戚如果请她吃饭,吴建平总是让两个女儿去,算是给女儿加餐了。

  姐妹俩希望回报社会

  今年47岁的吴建平身子骨显得异常单薄,尤其是一头枯黄的头发,明显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 “她们家吃东西就像捡破烂一样,哪个菜卖不掉,再放下去就会坏掉,就会成为她们一家人当天的下饭菜。”吴建平的哥哥告诉记者。

  日子虽然苦,但两个懂事的女儿却是吴建平最大的骄傲和安慰。大女儿汪洋去年考上了大学,汪溪今年也被黄山学院录取。暑假里,汪洋一边帮妈妈卖菜,一边在镇上做家教,一个暑假下来,下学期的生活费就有了着落。刚考完试不久,汪溪也到南京一家酒店做服务员,每个月能挣700元。

  汪溪说,虽然从10岁起她就失去了父爱,但是她和姐姐却一直被各种关爱包围着,妈妈深沉的母爱,亲戚们的疼爱,还有社会的关爱。初中三年,汪溪是一名受资助的“春蕾女童”,高中时她又是滁州二中“宏志班”的学生,不仅免了学费,每个月还有60元的生活补助。

  “一份份爱心像溪水一样汇集到我这里,让我一直生活在爱的汪洋大海里。”汪溪说,有一天她能回报社会的时候,她也希望自己这条小溪能够汇入社会的爱心海洋里,“小溪终将汇入大海,这也是对爸爸当年心愿的一个升华吧”。

  本报记者 彭玲 江婷 文/图

  汪溪帮妈妈推车去街口卖菜

  新安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系列报道

  皖浙京鲁苏粤湘辽闽赣冀川陕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