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400万元换回鱼虾“返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13:37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王楠 报道

  河道被垃圾堵塞、黑臭熏天;小粪缸四处可见,蚊蝇孳生……三年前拍摄的录像片宛如一面反光镜,推动着“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展开。记者昨日从南汇区清洁办获悉,三年来南汇共斥资2400余万元,终于使数千河道重现水清岸绿、鱼虾穿梭的景象。

  河道里又有鱼虾了

  今年35岁的张先生从小在东海农场边长大。“以前经常在河里摸鱼捕虾,后来不玩了,因为不干净。”张先生说,随着不少工厂搬迁郊区,水质污染逐渐严重,有些小河则濒临“死亡”。厚厚的垃圾上,鸭子甚至能自如行走。

  今已定居市区的张先生重新装修了老宅,每周还会驾车来到六灶镇连民村的五灶港边 “重操旧业”。原来,经过三年集中整治,南汇镇村河道已重现水清岸绿、鱼虾穿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垂钓。

  记者从南汇区清洁办了解到,在“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中,已累计疏浚整治中小河道4256条段、2688公里;新建生态河道940条段、928公里,种植绿化269万平方米。南汇还招收河道保洁员2450人,以确保长效管理。

  “生态治水”花样多

  “如果只是把垃圾捡掉,变化不会那么显著。乡间河道鱼虾增多,得益于水务部门探索推行的 “生态治水”理念。”据清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汇区因地制宜探索生态河道建设,采取护岸用生态型的树桩、河坡种草坪、水边栽植物等措施,逐渐修复水生态系统,给鱼虾筑巢安家创造了条件。

  “例如传统修筑护岸采用浆砌块石方法,等于给河道穿上了一层混凝土‘盔甲’。堤岸坚固了,但一定程度破坏了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环境,且造价也相对较高。”区水务局一位技术人员说,采用木桩、草坪、灌木、树丛相结合的生态型护岸则破解河道硬化导致“呼吸”不畅的生态难题,现已先后建成了六灶镇西南片水系、航头镇鹤鸣村和四灶港、小勒港等90多公里生态型河道。

  在水波粼粼的南汇区六灶镇连民村明华港边,记者看到绵延5公里的水边还栽种着菖蒲、美人蕉、小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水中游鱼清晰可辨。

  有序钓鱼良性循环

  整治后的河道里都有鱼虾,于是不少村民擅自设置渔网簖。“渔网簖太多会导致鱼类资源枯竭。”一位调研员告诉记者,因此每天打捞垃圾的河道保洁员在监督环境之外又多了一道职责。目前近半数较大河道由各镇组织,每年投放青鱼、鲢鱼、胖头鱼等鱼苗,这对改善水环境、净化水质有益,比如青鱼、鲢鱼等喜吞食绿萍、浮漂草等植物,可以遏制水中藻类的疯长。

  为确保鱼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些镇已对垂钓者实行管理,如六灶镇每位垂钓爱好者需花200元办理一张“垂钓证”,可以在一年内自由垂钓。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