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文汇报:中国工业为何难有原创设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0日15: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30日电 香港《文汇报》7月30日发表题为《中国工业为何难有原创设计》的文章说,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鼓励自主开发”的响亮口号之下,中国工业设计阵营却出现“空巢”现象,让“中国原创”之梦依然浮于空中楼阁。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各专业领域的科技队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裂缝从50岁左右延续到更年轻的一代。

  文章摘录如下:

  一位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轧机专业的工程师最近参加同学聚会发现,当年同班35个同学现在从事本专业的,仅有他一人,而这所大学的轧机专业一度是全国最强。

  这位工程师掰着指头数同学们半辈子都干啥去了:发现大多数人走了仕途与经商两条路。这些同学现在都有钱有权有社会地位,而那些留在企业干本专业的同学则多数早就下岗失业了。这位工程师的经历颇有代表性,比如清华等重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毕业后都转行了。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鼓励自主开发”的响亮口号之下,中国工业设计阵营却出现“空巢”现象,让“中国原创”之梦依然浮于空中楼阁。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各专业领域的科技队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层,裂缝从50岁左右延续到更年轻的一代。

  一个强大的利益机制,加速了中国的“专业人员非专业化趋势”。那位轧机工程师说:“当官和经商很快就能名利双收,搞科研可得有几十年的积累,得不断地学习、摸索,在失败前进。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再者,原创精神需要个性,有多少行政领导能容忍个性?”他以自己的经历典型地概括了中国专业人员改行的主要动因。

  那位轧机高工虽是原单位获发明专利最多者,但底薪仅有700元,不如农民工,通过层层考核领导认为完成任务后,月薪3000元,低于月嫂。

  当前除了被宣传的科技大奖之外,不少行业专业人员收入甚至不如保姆。北京高档保姆月薪已升至3000~5000元,而工业、医疗、新闻等行业的专业人员收入多数仅在3000元左右,甚至低到2000元以下,最苦累的医疗行业其收入更让人心寒。今年初《生命时报》与某网站联合在北京、上海等我国8个城市的19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少于3300元。在北京一些大医院中,研究生毕业工作8年以上的医生月收入也仅在3000元左右,这与医院的高昂收费及行政办公区的豪华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对比,足以把最优秀的医生变成药商。

  当前多数国有研究单位的专业人员收入与10年前不相上下甚至更低。苛刻的考核,让养活了庞大行政层的他们,成为行政扣罚的主要对象。与此同时,许多国企研究单位老总的年收入是专业人员的几十甚至上百倍,难怪人人都想当官。

  值得一提的是,专而优则仕,已成为提拔干部的一条路径,似乎专业优秀了当官才不浪费人才,仅汽车行业就有多位从专业转入仕途成为高官的。步入仕途才能轻松名利双收,才有最安全、最有尊严的生存环境,没人经得住这种诱惑。一些研究所资深专家得不到技术领导把持的科研项目,每月就靠几百元活着。社会资源分配的绝对官本位,生成了极端一元化的价值观。其实许多优秀的专业人员当官后不仅浪费了才华,也变为专制的技术官僚。

  为了快速得到名利,仕途无望者就由专业改做销售。代理国外品牌的销售公司成为白领精英求职首选。《杜拉拉升职记》、《浮沉》等销售员职场心路小说红极一时,绝非偶然。自己下海办公司,也是许多专业人员快速致富的捷径;混迹于酒店、按摩房中的他们早不知研究学问为何物。

  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职业观深入民心,引导着大学毕业生逃离专业。那位轧机高工之所以幸存于专业,也是出于对科学的挚爱。这种质量已相当珍稀。他原在北京某大国企当工程师,在主持大型项目的机会中提升了自己,成为企业获专利最多者,企业倒闭后他被一家部级研究所当人才引进。但单位体制改革后,专业人员生存环境快速恶化,他不得不跳出体制篱笆墙去了民企。临走时人事处长说:“我最遗憾的是所里唯一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走了。”

  那位轧机高工说:“创造力需要个性,跑官和与发明创造走的根本是两股道。”这位高工就是个极有个性者,与领导对话绝无“下级”姿态。

  对权力的强烈控制欲望,让许多国有研究单位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制度设计者普遍认为,人只能在被恐惧趋赶中才会好好干活儿。从指纹打卡到量化设计成果制度,无不基于控制权力的理念。虽然许多单位都设计了给“创造力”打分的考核项目,但创造力却是往往是行政领导最怕的,因为创造力的本质,是藐视一切权威。

  专家认为,中国的创造力缺失可以追溯于应试教育根子上,应试化倾向已从教界蔓延到科技界:主管部门出题目,并确立相关的条条框框,其路线、方法都规定得死死的,科研工作者只能在条条框框里“应试”般地搞科研。这样的创造,泯灭科研人员个性同时,也消灭了创造的天然乐趣。

  中国国企曾是藏龙卧虎之地,并非没有设计成果,但经常是设计出来没有市场化就束之高阁了。现在某些大力宣传的自主设计,其实十几年前就被尘封在国企研究所中。汽车业是跳槽去外企最多的行业之一,无所作为,成为精英人才跳槽的重要原因。引进外资技术的几十年中,国外品牌对国内品牌市场风卷残云般的征服,比生物界外来入侵物种有过之无不及。被国外品牌吞噬的自主品牌从上海牌手表、上海市牌汽车、北京吉普到小天鹅洗衣机,雪花冰箱等数不胜数。优惠政策下国外品牌对国内自主品牌市场的疯狂蚕食,割断了中国设计人员职业生命的生态链条。

  在主管部门的“一亩三分地”中,从国家利益出发的监督几乎为零。对于主管官员或者企业经营者这样的“准官员”来说,引进技术比把自主设计市场化更能快速体现政绩。引进技术给官员带来的潜在好处,当然更不必说了。

  当前国有研究单位中优秀设计人员凤毛麟角,以至许多国家级的研究项目都要请民营研究所来做。作为新兴产业的民营设计所,其主要骨干几乎全从体制内游离而来。

  大学毕业30年后,那位轧机专业出身的工程师拜访了一次老同学:步入仕途的同学都开着奔驰、奥迪等公车,吃饭买单一掷千金,红光满面、意气风发;而从事专业的同学则多数下岗、贫病交加,白发苍苍、未老先衰。这样截然不同的命运对比,足以让后来者做出更功利的职业选择。

  更多自由而有尊严的专业人员,才可能生成有含金量的中国原创。 (陈晓凤)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