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招录取怎能当“人情”随便送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00:04  红网

  专业分排全省第13名,文化分高出广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62分,落榜;另一名考生,专业分排全省第29名,文化分刚好达到广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却被录取。这就是高考生彭怒(化名)的遭遇。比他分数低被录取的另一名考生名叫宋志(化名),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同时报考了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粤语专业,同时参加了该校组织的术科考试和2008年全国统考。(据7月30日《南方都市报》)

  填报志愿总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二人填报的不是同一所学校,那也罢了,遗憾的是二人不仅填报了同一志愿,而且出自同一班级,这就注定了这起“另类”录取事件必然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宋志之所以被录取,是因为其家长是该校美术学院的一名老师。该校招生办负责人解释,“教工在学校工作几十年,招收(其子弟)也是应该的”,很显然,是学校把录取当作“人情”奖励给了教工,使本就不公的教育更加不公。

  高招录取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它不仅决定着千万考生十年寒窗的命运,还关乎着国家的教育大计,本应当谨慎对待,可上述广州高校却把它当成礼品随意送了人!这一送不仅送走了彭怒们的大好前程,还送走了教育的公平以及高考的公信力。真可谓是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这样的道理该高校不会不懂,也不会轻易地做出这样的选择,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人情”在作祟。有人情做主,就方便“人事”,规则也就容易被破坏,录取公平也就容易被颠覆。如今,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活动关系倒卖录取名额、打着保证录取的幌子诈骗钱财,就是人情、权力失范的恶果,这是对教育公平的挑战,也是对教育秩序的破坏。应该说,低分平凡考生能被录取、高分优秀考生却名落孙山,这是人情社会的弱点,也是法制社会的悲哀。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本就不公,如果再有“人情”这张通行证畅行无阻,那么既定的维护教育公平的规则势必会受到强烈的冲击,使本就脆弱的教育公平更加岌岌可危。

  随着教育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成为一种趋势,这意味着高校对考生有了更多的裁量权,它们能否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考生提供均等的机会?能否从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接班人的角度遴选人才?我们不能不在心底打上一个问号。

  目前看来,高招录取被当作“人情”送人尚还是个例,但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人情”被送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盼望只此一例,但却不能不担心。而若要消除我们的担心,恐怕有关部门在加强录取监管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处罚措施,如此,才能给考生一个公道,还高招以清明。

稿源:红网 作者:吕红霞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