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将在四川钻孔监测余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05:19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国际上有关地震研究表明,在大地震发生后,回应大地震的快速钻探是研究地震的有效方法之一。据悉,我国拟于近期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许志琴院士等人,已于日前到龙门山断裂带展开现场考察,以便尽快确定这次科学钻探井位。如能实施,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地震发震断裂实施的科学钻探工程。

  实地考察尽早钻孔测余震

  许院士表示,“回应大地震的快速钻探是了解地震破裂过程、研究地震发生机制和监测余震的有效方法。此项工作开展得越早,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价值就越高。”记者随后了解到,经过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讨论,建议这次科学钻探工程分两阶段进行,从整体考虑龙门山断裂系地质结构出发,实施一口800米-1000米先导孔,在此基础上,在龙门山断裂系的主震破裂区、余震破裂区以及南端未破裂地区布设三口2000米-3000米主孔科学钻,加强对比分析和规律总结。争取在8月份实施先导孔,了解汶川地震破裂的情况,尽可能监测余震的强度、位置及影响范围。

  深井钻探存在争议和难点

  不过,利用钻井将科学仪器送入地下,对地震进行观测和研究,仍存在不少争议和难点。深井钻探,造价不菲,据四川省地震局刘盛利研究员刘树根介绍,今年初完工的位于江苏的科钻一井深度为5158米,历时3年,耗费3个亿。而一般情况下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基本都大于10公里。钻井的深度若未达到震源深度,仪器就不能送达地下深部进行探源,也会限制对地震过程的监测。另外,从理论上说,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如何提高观测手段,让测量仪器达到耐高温高压,也是地震监测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1999年,我国台湾为了了解地震破裂过程,钻了一口2000米的深井。受此启发,2004年中国地震局将深井观测计划列入了2006-2020年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我国已有最深的科学钻井项目,为在江苏深入地下5公里多的钻井,它以研究地质构造为主。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