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给科技大会写封信我获得人生“发动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06:4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给科技大会写封信我获得人生“发动机”
□何华德

  1977年9月,一条爆炸性的信息震撼神州大地——全国科学大会将于1978年召开!一时间,报刊上不断出现一些新的提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些提法,好似残冬刚逝的荒原上突然绽放的朵朵春花!

  那段时间,我总在想:作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该怎样表达自己对科学春天到来的期盼和祝福呢?我向大会寄去一篇题为 《用于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变分法》的英文译稿。这是我几年来自学外语后,第一篇外寄的译稿。

  中科院回信给予前进动力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同年10月,我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科学院岩体土力学研究所的信函。信中附言激励有加。收信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封来信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看来,我学习外语的选择是对的,我必须坚持下去!“文革”期间,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一些人终日无所事事,在彷徨、无奈中消磨时光。1970年的一天,我到书店闲逛。随手拾起一本初中英语教材,我突发妙想——我何不学一门外语打发日子?!于是,我买了一套初中英语课本从头学起。接着,我继续向大学英语迈进。再后来,我订阅了外文科技期刊,眼界大开!

  上世纪70年代,时速200~300公里的高速铁路已在欧亚大陆建成。高速铁路的时代已经来临。掌握外语是向国外学习的必要手段。我把外语学习坚持了下来,从未间断。

  不懈苦学精通英日两国语言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长期在铁路设计院勘测队工作。无论怎样精减个人用品,我的外语学习资料都是我的随身“要件”。

  1979年,我们勘测队进入“香格里拉”雪山峡谷作业。每天,攀高山,下深谷,上下落差有时达2000米以上。每晚回到驻地,体困心乏,但无论多困多累,入睡前,我都要看上半个小时的外语资料,方能心安理得地沉入梦乡。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高速铁路的国家,铁路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我想,应该学习日文。198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武汉科技日语函授学院的招生广告,我立即办理了入学手续。两年时间,在深山河谷的“大校园”里,在“帐篷和土屋内的夜灯下,我完成了科技日语中级班的课程,通过考试,取得了结业证。

  学以致用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全国科学大会后,一大批国外的先进勘测仪器进入我们设计院。1987年,我们设计院进口了先进的光电测距仪DM504,急需将有4万余字词的英文说明书译成汉语,以便将仪器投入使用。领导将这项翻译任务交给了我。于是我借来光电技术书籍,苦读几天,日夜苦战完成了译稿。这份译稿后经物资部门整理付印成书。这些年,在业余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我边学边用,翻译了一些英、日文科技资料,其中包括高速铁路、计算机及钻探机具说明书等。

  1990年,我的人生展开了新的一页:我调到了设计院的科技信息室工作,主要从事科技资料收集和外文翻译工作。我倍加珍惜这个工作岗位。因为这里能让我充分应用我多年辛苦换来的外语知识。在这里,由于我是搞专业技术出身的,加上外语知识,翻译科技资料时,得心应手。这些年,每当看到我翻译的资料,我就会感到,多年来在业余外语学习中所付出的艰辛是值得的;与此同时,我总会由衷地感谢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给予我的激励,给予我人生的那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

  作者简介

  何华德,中国中铁二院高级工程师(已退休),72岁,1955年参加工作。曾参加“成昆铁路”、“南昆铁路”、“襄渝铁路”和“湘黔铁路”等建设工程,从事勘测、设计、施工及科技翻译工作。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