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复旦学子暑期调研公厕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07:35  解放日报

  今年暑假,8名复旦大二学生合力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期作业———调研上海中心城区公厕分布与利用现状。她们发放并回收了200份问卷,实地探访了数十家公厕,呈现在这些大学生眼中的公厕,究竟是怎样的?

  问题一个个念给老爷爷听

  小小公厕,为什么会引起学生们如此关注?调研组组长朱亦淳和伙伴们解答:“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奥运、世博会期间的城市形象,而公厕这一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就是最真实、最贴近民生的细节。”来自医学、公共管理等不同专业的伙伴们集思广益,用数周时间设计好调查问卷,在人员最密集的市中心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

  酷暑调研困难重重。受访者需要当场答完全部25道选择题。不少路人不愿停下脚步,组员们就自掏腰包,准备了一包包餐巾纸作为调查谢礼。一位60多岁的爷爷因为老花眼看不清楚,她们就大声地一个个问题念,终于完成了问卷。

  现场访问更饱尝被拒绝的滋味。刚开始,厕所保洁员不愿接受采访,在连续被几家拒绝之后,组员们果断改变方式,采取暗访:先让一个组员交钱进去“实地调查”,其他的则想办法跟保洁或者管理人员搭话。聊着聊着,管理员们认可了这群小姑娘的认真劲,了解了她们的真实目的后,不但不责怪,反而积极配合接受了采访。

  找厕所,靠嘴问还是靠鼻闻?

  调查了公交站点、住宅区、老城区、商业区和景点等场所后,同学们发现,城市公厕存在不少改进空间。找厕所,要靠嘴问?被调查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厕所难找,指示牌不统一,“要问好几个人才能找得到”,住宅小区和交通干道上的公厕尤其难找。学生们建议,公厕应该像东方书报亭一样,在外形上尽可能标准化,更便于识别。男女厕所比例不协调、管理须加强等问题也引起了同学们注意。女厕通常总要排很长的队,到了下午和傍晚的高峰期更是如此。不少公厕开放时间有限,有的小弄堂里的公厕晚上6点就关门了。还有的厕所设施不全。个别公厕味道难闻,甚至到了靠鼻子闻就能找到的程度。

  当然,被调查者对本市公厕的状况也不乏称赞。调查中,一位40多岁的阿姨直说,“比以前干净多了,也有秩序多了,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公厕何妨成为城市“多功能厅”?

  那么多公厕一一访来,同学们深有感触:公厕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明镜。她们建议,公厕的改进可以从卫生清洁、收费、管理、环保等多个方面展开。同学们在查阅国内外公厕研究资料后还大胆提出,公厕,何妨成为分布在城市中的一个个“多功能厅”———也就是说,让公厕担当更多功能,如开辟母婴间、更衣室、休息室,或提供雨伞、急救药物等紧急用品的租借服务等等,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便利。

  朱亦淳说,“我们已经和市公厕协会取得了联系,下周将会把调研结果和他们交流,希望能为上海公厕的改进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真正做一些实事。”


本报实习生 赵瑜莹 本报记者 彭德倩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